四十载蓬勃发展,四十载砥砺前行,青藏铁路建设突飞猛进。1984年5月1日,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西格段)正式通车运营,全线运营里程829公里,从此掀开了青藏高原铁路建设的新篇章。
近日,记者先后走进格尔木达布逊站、格尔木火车站、格尔木南站、格尔木机务段等地,实地了解各站发展进程,详细了解西格段开通运行40年来的历史。
回溯过往,经过几代铁路人的接续奋斗,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等困难,西格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从绿皮火车到动车时代等一系列变化,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进入新时代。
在格尔木工务段达布逊线路工区,记者参观了工区荣展室,与老职工谈论过往。据悉,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铁路工人先锋号”两个全国先进荣誉的格尔木工务段达布逊线路工区建在察尔汗“万丈盐桥”中间,这里海拔2700米,气候干燥,四季盐碱风肆虐,环境艰苦,是“吃苦、创业、团结、奉献”的青藏线精神的发祥地,与青藏线精神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该工区担负着56公里上下行正线、7股道和21组道岔的维修保养任务。
“当年我们在这边工作的时候,这里条件很艰苦。所谓天上无飞鸟,地下没动物跑啊!我们吃饭、买东西都要跑到60公里以外的地方,过去我们都使用的是洋镐、锤子、撬棍等笨重的工具,通过多年发展变化,现在的维修设备非常先进,都是机械的,发展真的太快了。”退休工长赵永谦感叹道。
在格尔木电务段、格尔木机务段,记者参观了职工剪纸工艺及一些老物件。走进老物件展厅,每一件铁路老物件都讲述着它们自己的故事,记录着青藏铁路西格段发展的辉煌历程和历史的瞬间。历经沧桑的设备物品则诉说着铁路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凝聚着铁路人的智慧和汗水。
察尔汗物流营业部主任贾应团说:“通过近年来的发展,铁路货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格尔木车务段管理的货物总运量已经达到了两千两百万吨,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这40年间翻了将近230倍。以前的装卸作业全靠人力作业,现在推行机械化装车、机械化打包,产线也全流程机械化,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如今推行的货物管运平台和95306货运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客户和货主,可以通过手机提报、查询、停车、运费等,一切程序从手机终端就可以完成”。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青藏铁路西格段见证了西宁至格尔木两地交通、经济的飞速发展。1984年5月,青藏铁路西格段建成通车,打通了青藏地区对外铁路客货运输的主要通道;2011年6月,青藏铁路西格二线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西宁至格尔木的行车时间由12小时缩短到7小时;2023年7月1日,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开进青藏铁路,耗时5小时30分,标志着青藏铁路进入动车时代,同时也为青藏高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经过40年的发展,从单线到电气化复线,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如今的复兴号动车组,一列列火车驰骋在青藏高原上,这条铁路凝聚着几代铁路人执着、奉献、奋斗、创新的精神,也见证了格尔木40年来的发展建设,在高原地区的交通网中,它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未来,它也必将铸就新的辉煌。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
图片|格尔木融媒图片库格电视野公众号
编辑|马 倩 责编|史玉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