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三省行进的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走到沈阳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工厂的老板,他从报道上知道了我们的事情,特地开车过来见我们。
他和我们攀谈了一会儿,最后说:“你们走到香港,一路上肯定会花费不少钱,我们工厂是做火腿的,你们看能不能把我们的产品宣传海报贴在你们的车体上,我给你们一大笔广告费。
我和弟弟听后互相对视了下,不约而同地说:“不好意思,我们没有做产品广告和接受赞助的想法。”随后,我们与他寒暄了几句,就继续上路了。
这个工厂老板是我们碰到的第一个想要通过我们做广告的人,这种想法是与我们拉母亲旅行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不在意,也就没有记下他的名字。
我和弟弟决定拉着母亲旅行最主要的原因:一是想趁母亲还能走动,看看外面的世界;二是要弥补父亲的遗憾。我和弟弟出发前,从未想到过这件事情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力,在我们心中,这只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尽孝方式。但在实际行走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感恩号”感动和鼓舞了很多人,这中间不仅有二三十岁的子女,五六旬的父母,还有十几岁的孩子。
一路上,很多人被我们感动,也有很多人让我们感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一个12岁的小男孩儿。
那天我们正停在路边休息,路旁商铺和居民区的百姓被我们的“感恩号”房车所吸引,他们纷纷凑上前来,东瞅瞅,西看看,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询问“感恩号”的故事。不一会儿,我们就被几圈人围在了中心。这时,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男孩儿极力拨开人群,挤到最前面,他看上去很瘦弱,有一米五左右的个子,因为一直用力挤,眉头有些紧皱,露出一丝焦急的表情。
“叔叔,你们的车好特别,我从来没看到过,你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小男孩儿一脸天真地问道。
“小朋友,我们从黑龙江来,要去香港。”我摸着他的肩膀答道。
“哦哦,我不知道香港在哪里,应该好远吧,你们怎么不坐飞机去呢?
“呵呵,好孩子,车里的奶奶坐不了飞机,坐飞机哪有坐这车舒服。”
小男孩儿把头探进车窗看了看,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车里还有一个老奶奶。他转过头来问我:“叔叔, 你们是老奶奶的儿子吗?”
“是啊,孩子,你家在这附近吗?”
小男孩儿没有答复我,停顿了几秒钟说:“叔叔,你们能不能在这里等一等我,我想让我爸爸来看一看。”
“为什么呢,孩子?”听到小男孩儿提到父亲,我突然心生感动。
“我爸爸对我奶奶不是很好,我觉得奶奶很委屈,我让爸爸来看看你们,他一定会感动的。
小男孩儿用坚定的语气对我说。当我听到这句话时,鼻子一下子酸了起来。
“乖孩子,你去吧,我们就在原地等你和你爸爸。”我话音刚落,小男孩儿就拨开人群,向远方跑去了。
围观的人纷纷扭头望着这个单纯、可爱、懂事的孩子跑去的背影,大家一边谈论我们的车子,一边夸赞我们有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