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富芝
潘家峡巡护日记
潘家峡是黄藏寺管护站最北面也是管护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正是今天三队一组要去巡护的地方。
早上九点半,马勇队长、马海清队长还有马生虎我们四个人从管护站驱车出发,一路向西经过黄藏寺村,到达黄藏寺水库后再向北走十几分钟的崎岖不平的沙石路,十点到达潘家峡口,然后开始下车徒步进入峡谷。
走进潘家峡,两侧的悬崖绝壁高耸入云,右手边的是“潘家峡阴山”,山上是茂密的原始松林,而左手边的“潘家峡阳山”,山上生长着为数不多的圆柏,与漫山遍野的灌木丛林相互交织,共同演绎着独特的生态景观。
刚踏入峡谷时,面积比较为开阔,峡谷宽度约有五十多米。峡谷里长长满了龙鳞杨。我们沿着阳山一侧,顺着牧民们踏出的一条山路缓缓前行。
越往里走,峡谷越来越窄,龙鳞杨也越来越少了,山路也没有了,我们只能走河滩。河滩里全是裸露的石头,脚被拐来拐去,特别难走。或许是峡谷越来越窄,而两侧的山又太高,虽然天气很好,但是阳光照不到谷底,所以地上的积雪很厚。这比石头滩里好走多了。
雪地上密密麻麻踩满了岩羊与白唇鹿的脚印。不经意间,我们竟发现了一行雪豹的脚印,这一发现瞬间让大家兴奋起来。更令人欣喜的是,在雪豹脚印旁,还有一行小小的脚印,大家猜测是野狐(狐狸)留下的,我也不禁打趣道:“莫不是雪豹和狐狸结伴去觅食了?”
然而,马海清队长很快给出判断,他认为这应该是小雪豹的脚印。因为这行小脚印与雪豹的脚印一样,是一对一对排列的,而野狐(狐狸)的脚印通常是单个出现的。所幸,我们在不远处的雪地上,发现了一行狐狸留下的可爱的小脚印。
越往前走,峡谷越来越窄,积雪没了,只剩冰面。冰上漫着水,稍不注意就会踩进冰窟窿。年轻帅气的马生虎在前面领路,要么亮开嗓子唱歌,要么学鸟叫,还时不时吹口哨,甚至对着峡谷两边的绝壁大喊,给艰难前行的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这个活泼好动的小伙好几次都踏进了冰窟窿里,膝盖以下都湿透了,我们看着非常心疼,但他却满不在乎。
后来队长带路时,一不留神,整个人几乎都掉到冰窟窿里了,所幸冰窟窿里的水很浅,只浸湿了鞋子。
一直到峡谷“脑子”,峡谷已经窄到一米来宽。有一处两山突出的岩石挨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天然石门,马勇队长张开双臂站在那儿,马海清队长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看,马勇左手扶着阴山右手扶着阳山,这是何等的威风啊!”。于是我们在马海清队长的提议下,在这处天然石门前拍照留念!
马勇队长没让我们多作停留,便领着大家往回走。毕竟一到下午,冰面上的漫冰水就会增大,行走难度也会陡增。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晚了些,返程时,漫冰水声势渐大,潺潺流动之声清晰可闻。
在冰面狭窄处,我们还能用石头铺路勉强前行,然而到了宽阔的冰面区域,就只能淌水而过。结果大家的鞋子都湿透了,峡谷里阳光照不到,格外阴冷,双脚冻得生疼。今天的巡护,除了看见一群在阳山的悬崖上悠闲晒太阳的岩羊,其他的野生小动物一只也没有看见。
下午三点,我们终于返回到了峡口,峡口处阳光暖暖的晒着,我们找了一处阳光好的地方,晒着太阳,随便吃了点东西,感觉身上舒坦多了。
马勇队长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不仅感慨到:“自打当上管护员,这些年黄藏寺管护区大大小小的山我都转了不知多少回了,那些高山太陡了,上山的时候吃力不说,尤其是下山的时候太费劲了,每次脚上的大拇指被鞋尖顶的疼的像是要掉了一样,几天都缓不过来!”。
马生虎接过话茬说:“有一次我们爬的那座山真的是太高太陡了,下山时到了半山腰,实在没法走了,就蹲下来一点一点往下挪,结果裤子的屁股处蹭烂了两个洞。”
马海清队长调侃到:“是不是屁股差点蹭烂啊”,说的马生虎都不好意思了,所有的疲惫就在大家的欢笑声中烟消云散了。
这一趟来回,我们徒步了足足五个小时,今天的巡护任务,也算是顺利完成啦。
马富芝,祁连县祁连山国家公园黄藏寺管护站护林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