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中国与非洲之间独特而深厚的情谊,无疑是国际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近年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众多非洲民众对中国满怀崇拜与敬仰,他们哼唱着《东方红》,沉醉于中国电影所展现的奇妙世界,这份跨越洲际的热爱背后,蕴含着诸多深层次的因素。
回溯历史长河,中非友好交往的篇章早已翻开。古代,凭借丝绸之路与海上贸易的纽带,中非双方便开启了初步的接触与交流。不过,真正让中非情谊坚如磐石的,是近代以来双方在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征程中的相互扶持。在非洲各国奋力挣脱殖民统治枷锁的艰难岁月里,中国毫不犹豫地站在非洲人民身旁,给予道义上的坚定声援、物质上的大力支持以及外交上的全方位协助。以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为例,彼时,中国向阿尔及利亚输送了大量军事援助与物资,为其反抗法国殖民统治提供了坚实保障。据详实资料统计,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国累计向多个非洲国家提供了超 100 亿元人民币的援助,这些珍贵的援助如同及时雨,在非洲国家追求独立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中非友谊的深厚基石,让非洲人民对中国心怀感恩,也为后续双方友好关系的蓬勃发展筑牢根基。
在经济合作领域,中国与非洲的紧密协作成效斐然。近年来,中非贸易规模持续攀升,数据显示,2023 年中非贸易额达到 2820 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 7.5%,中国稳稳占据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的位置。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涌入非洲市场,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各类工业设备,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物资供应,全方位满足了非洲人民生产与生活的多元需求。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积极投身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肯尼亚的蒙内铁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条全长 480 公里的铁路由中国精心承建,于 2017 年顺利通车。它的建成,犹如为肯尼亚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大幅提升了当地运输效率,显著降低物流成本,还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有力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据专业估算,蒙内铁路运营后,肯尼亚 GDP 增长率提升约 1.5 个百分点。像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同样极大改善了非洲的交通、能源等基础条件,为非洲国家的经济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化交流同样是增进中非友谊的重要桥梁。中国电影在非洲深受欢迎,诸如《少林寺》《英雄本色》等经典佳作,在非洲的电影院线与电视台播放时,常常吸引大批观众,场场爆满。这些影片不仅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更让非洲人民深切领略到中国人民的勇敢无畏、聪明才智与丰富情感。此外,中国音乐也在非洲大地广泛传播,《东方红》这首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歌曲,在非洲许多地方都能听到熟悉的旋律。随着中文热在非洲持续升温,目前非洲已设立超过 100 所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每年有数十万非洲学子投身中文学习,通过语言这把钥匙,深入探索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深入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让非洲人民得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进一步拉近了双方的心灵距离。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是非洲国家最坚实的后盾,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的合理诉求,全力维护非洲的利益。在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中,中国积极为非洲国家发声,推动国际社会聚焦非洲发展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时,中国与非洲国家紧密合作,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助力非洲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更是展现出大国担当,向非洲国家慷慨提供大量疫苗与抗疫物资援助,累计提供超 10 亿剂新冠疫苗,为非洲抗疫工作贡献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让非洲国家真切感受到中国是值得信赖的真朋友。
综上所述,非洲人对中国的崇拜绝非偶然,而是双方在历史、经济、文化以及国际事务等多维度长期友好交往与深度合作的必然结果。这份深厚情谊不仅有力促进了中非双方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更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国际新秩序贡献了积极力量。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非友好关系必将不断深化拓展,双方携手并肩,定能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