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经济蓬勃兴起的时代浪潮中,酒店行业的竞争态势已然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从往昔对硬件设施的单纯比拼,全面迈向了服务价值的深度角逐赛场。在这一全新的竞争格局下,如何巧妙运用服务理念与流程设计的双重力量,成功构建起紧密联结顾客的“情感纽带”,成为了酒店从业者们争相追逐的关键命题。
小九老师将深入剖析吴老师的《酒店服务设计与质量管理》新课内容,提炼其中核心维度,为酒店服务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服务理念是酒店文化的灵魂,也是引导员工行动的关键。只有先树立清晰且贴合顾客需求的服务理念,才能为后续的服务流程与标准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1. 筑牢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根基
顾客体验是服务价值的核心,酒店需从以下两个维度重点发力。
· 深耕顾客体验,显著提升服务价值
顾客的忠诚度往往源自那些难忘的 “感动瞬间”。以海景花园酒店为例,其工作人员通过细致观察,发现客人生理期需求后,主动送上红糖姜水和热水袋,这一贴心之举远超顾客预期。此案例充分表明,注重细节体验能创造深厚的情感价值,进而赢得顾客的真心。
· 精准探寻顾客需求,全力追逐顾客赞誉
服务创新的关键在于紧扣顾客需求。当酒店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时,更应主动挖掘顾客潜在需求,借助个性化服务,如准确记忆顾客姓氏、完善档案管理等,将顾客的“满意”提升至“依赖”层次,构建起从“喜欢”到“信任”再到“依赖”的稳固客情关系链。
2. 深度提炼并有效落地服务理念
在明确文化根基后,需将其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服务理念。吴老师总结了五大核心服务理念:
1)热忱真挚的问候之道:
与顾客相遇时,亲切呼唤其姓名,传递尊重与关怀,瞬间拉近心理距离。这一简单举动能让顾客感受到自身的独特与重要,增强对酒店的好感,为后续服务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2)优质服务的四步进阶法:
首先密切关注顾客言行举止,用心体会潜在需求,提前预测行动意图,最终实现主动服务。比如,看到客人拿出药品,及时准备好温水,体现服务的前瞻性与专业性。这要求服务人员具备敏锐观察力,确保顾客需求得到及时回应。
3)珍视每一位顾客的价值理念:
无论淡旺季,酒店都应遵循 “1:24 法则”,感恩投诉顾客。因为每一位投诉者背后可能有 24 位潜在流失顾客,妥善处理投诉可避免 250 倍负面传播。这提醒酒店从业者重视顾客反馈,将投诉转化为提升服务的契机。
4)化投诉为服务升级契机的智慧策略:
运用惊喜策略应对顾客抱怨,如赠送定制礼品或提供服务升级。这样能让顾客离店时心怀感动与满意,实现负面口碑向正面的转变。
5)全流程温度触点的精心设计:
从入住问候到离店送别,酒店服务各环节都应传递家的温暖。这种全流程关怀让顾客沉浸在舒适氛围中,增强归属感和忠诚度,使酒店成为顾客心中的温馨港湾。
3. 推动理念“高效做功”的四大策略方阵
确立服务理念后,需通过有效策略将其转化为员工实际行动。
1)生动鲜活的理念解读与专业培训体系:摒弃枯燥理论灌输,通过真实故事,让员工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避免理论空谈。这种以案例为驱动的培训能激发员工兴趣,使其更好掌握理念并转化为行动。
2)严谨规范的流程标准化建设路径:依“具体化、可衡量、顾客需求导向”原则制定 SOP。如将前台接待流程细化为 7 步标准动作,明确各环节操作规范,确保服务高效稳定。
3)深度反思的案例复盘研讨会议机制:每周组织案例复盘会,用正反案例解读理念。分享成功经验同时,剖析问题案例,如员工未提前告知倒水引发投诉的案例,反思服务预判与沟通缺失,汲取教训优化流程。
4)全方位渗透的文化传播营造策略:利用酒店食堂、走廊等打造“文化墙”,展示优秀案例和理念金句。员工在日常环境中受其熏陶,强化理念认知与认同,营造浓厚服务文化氛围。
在确立服务理念后,科学合理的服务流程与标准编写至关重要,它是酒店服务高效运转的保障。
1. 精心绘制服务流程图:全方位系统性拆解服务场景架构
服务流程图是服务流程与标准编写的基础,如同一幅详细地图。可以按酒店部门架构(前厅、客房、餐饮等)、岗位(门童、前台等)及服务流程(入住至离店)顺序,逐级拆解梳理,构建完整服务链条。这确保服务流程全面、连贯且逻辑清晰,不遗漏关键环节,为优化管理提供蓝图,助酒店全面了解服务环节及关系,针对性改进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梳理关键标准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
遵循顾客行动轨迹设计原则,摒弃“内部视角”。如规划指示标识时,从顾客角度出发,确保其能轻松找到目的地,减少迷茫困惑,提升满意度。
重视神秘顾客反馈和 OTA 点评,将其作为优化依据。神秘顾客体验和顾客线上评价能反映问题,酒店据此定位优化流程盲点,如根据早餐差评改进菜品和服务,持续提升质量。
鉴于市场动态变化,服务流程标准每年至少更新一次。酒店需紧跟市场和顾客需求演变,及时引入新理念和技术,调整服务内容方式,保持竞争优势。
2. 精细的服务流程分解与标准制定
绘制好流程图后,要对流程环节精细分解并制定标准。
1)动作的精准量化规范准则:摒弃模糊表述,采用可考核标准,如“三步之内展露微笑、15 秒内迅速响应、双手恭敬递卡”。这些量化指标明确员工服务要求,便于管理层评估监督,为绩效评估提供依据,激励员工提升服务水平。
2)场景的全面覆盖实施原则:以“泡脚桶服务”为例,明确使用条件(询问老年顾客需求)、物资准备(清洁消毒桶、调节水温、准备毛巾药包)和服务话术标准(礼貌用语和提示)。全面覆盖服务场景确保员工为顾客提供贴心、专业、一致的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3)员工的深度共创合作模式:邀请一线员工参与标准制定,发挥其经验智慧。如员工针对“顾客四处张望”建议“三步上前询问”,减少服务延迟,体现主动性和创新性。员工参与可提高认同感和执行积极性,使标准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