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祥云常见群居野生鸟类的上千只白骨顶,再次组团来到青海湖湿地“打卡”越冬,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演着一幅幅水鸟戏落晖的醉人画面。
有趣的是,学名叫骨顶鸡的白骨顶,虽然长着像鸡一样的尖嘴,名字里也有个“鸡”字,但和鸡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属于鹤形目秧鸡科。也就是说,在血缘上,它与“仙鹤”才更亲近一些。
顾名思义,白骨顶这个名字,是由它额头位置的角质突起部分,也就是额甲的颜色而得来的。像白骨顶这样头顶上长有额甲的,在我国秧鸡科11属19种中,还有董鸡、紫水鸡等。
当成百上千只白骨顶在青海湖沼泽地里,随着水波起伏游弋时,那一个个由白色额甲组成的方阵,在水面上泛着白光,连成一片,分外显目。有人说,白骨顶的这个额甲,就像在头顶上戴着的“头盔”,它的作用是为了在潜水时降低水体给头部带来的冲击力。也有人说,这个额甲只是用来装饰炫耀的,没有什么实际功能。
作为涉禽,白骨顶一般栖息在水域附近,以水草、甲壳类、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这也是它的生活习性。青海湖广阔的水域以及丰富的水生植物,为白骨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这也是白骨顶家族每年冬季拖家带口,从遥远的北方飞到青海湖越冬的缘故。
许多在沼泽和浅水边生活的涉禽,只会涉水行走而不会游泳。让人称奇的是,青海湖的白骨顶却是一种会游泳的涉禽。除了涉水行走,它不仅喜欢在水里游泳,还会潜入水中吃水草。当遇到危险时,它还会快速潜入水中,长时间“潜伏”在水下。当它再一次浮到水面时,已离开潜入地几十米……让人惊异的是,从水中钻出时,白骨顶也和鸭类一样,不会出现“落汤鸡”般的尴尬。这个本事,得益于它浓密羽毛上那些小突起形成的“防水气垫”。
为分散压力,方便在湿软的水边行走,青海湖的白骨顶长着一双又细又长、脚趾“前三后一”的大脚。它的脚趾,虽不像鸭类有蹼,将脚趾连接起来,但每根脚趾都呈花瓣状,是为瓣蹼足。这样的脚既可使它成为游得快的游泳高手,又可在陆地上灵活行走。
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漂浮在水中的白骨顶,是少数几种善于游泳的鸟类之一。2018年,白骨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0年,在国家林草局发布的《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中,专门提到白骨顶的养殖方式和环境要求。
白骨顶通常生活在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淡水区域或湿地,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青海湖逐年改善的水质,为白骨顶的越冬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
浑身漆黑,头部中央和嘴分布着白色的白骨顶,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青海湖不停地游弋、觅食。在遇到警情时,它会快速而敏捷地钻入水中,甚至会直接从水面飞走。在起飞时脚踩水面振翅而起,激起大片水花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随着青海湖水利景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白骨顶、白鹭、潜鸭等众多鸟类前来越冬栖息,成为青海湖冬日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健康大讲堂第四季第十八期
图文作者 通讯员李树华
责任编辑 张敏来
图文审核 李志刚 张敏来
图文总审 胡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