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的旋律回荡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这是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次在沪奏响这首奥地利民间的“第二国歌”。一曲奏毕,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11月22日晚,随着指挥大师克里斯蒂安·蒂勒曼手中指挥棒的起落,金色之声如约响起,开启连续两晚的纯正德奥古典乐盛宴。这是这支顶尖名团20年来第九次亮相上海,也是乐团2024年与东艺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后的首次亮相。
音乐会奏响之前,东艺精心筹备的艺术普及活动已率先点燃氛围。11月22日傍晚,维也纳爱乐彩排观摩、导赏专场等活动举行,让乐迷得以提前感受古典艺术的多元魅力。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协西方音乐学会会长杨燕迪担任此次导赏主讲人,他告诉记者:“上海乐迷热情非常高,观众都很投入,正式演出时的场子特别安静,大家听得十分专注,水平已经完全达到国际观众的水准。”
音乐会正式开始,一袭黑色礼服的蒂勒曼昂首伫立,周身散发着与乐团结缘25年的默契气场。作为两度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2024年被授予乐团荣誉会员称号的指挥大师,蒂勒曼与维也纳爱乐的组合,被视作演绎德奥经典的“黄金搭档”。这份跨越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合作情谊,化作精准细腻的指挥手势与乐团丝丝入扣的演奏呼应,让每一个音符都饱含质感与温度。
首场音乐会选取舒曼与勃拉姆斯的各自的最后一部交响曲,通过这两位有着紧密交集的作曲家,展现德奥古典音乐传统的浪漫传承与发展。舒曼《第三交响曲“莱茵”》率先奏响,通透温润的“维也纳音色”将阳光朝气的旋律铺展开来,弦乐的绵长与木管的灵动交织,仿佛莱茵河畔的波光、风土与人文气息尽数流淌,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浪漫主义音乐的鲜活生命力。杨燕迪对此赞叹:“舒曼这部交响曲能演到这个水平,只有顶级交响乐团能做到,细致的处理、柔和平衡的音色都极具水准,中间乐章的间奏曲性质,很考验乐队的弹性、透明度和配合。”
下半场,被誉为勃拉姆斯巅峰之作的《第四交响曲》奏响。面对这部以复杂、艰深著称的作品,蒂勒曼精准把控着音乐的内在张力,乐团演奏层次分明,铜管声部的厚重沉稳与弦乐声部的细腻绵长相互映衬,将作品中蕴含的深邃哲思与浓烈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11月23日晚,维也纳爱乐还将带来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的演绎。作为曾首演过布鲁克纳四部交响曲的乐团,维也纳爱乐被媒体盛赞为其音乐“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原声乐团”。这部作品精妙的对位法与末乐章复杂的赋格结构令人惊叹,创作时正值人生低谷的作曲家更在其中展现出虔诚、执着的一面。
维也纳爱乐与上海的缘分,始于2004年小泽征尔执棒的首次访沪。20多年来,乐团见证着古典乐在上海的蓬勃发展,更与东艺结下深厚情谊。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告诉记者,自己现场听过维也纳爱乐约六七十场演出,乐团“始终保持稳定的基础水准和风格”。虽演奏员更新会带来细微差异,尤其管乐独奏部分,但因乐团招考更倾向德奥院校毕业的乐手,“音乐审美标准更近似,对德奥音色的追求更为统一”。
王勇认为,维也纳爱乐延续了德奥黄金时代的严谨风格,尽管当晚管乐有个别小瑕疵,但“长途跋涉而来的团体,现场与唱片的细微差异反而让演出更鲜活、印象更深刻”,而听音乐会的意义在于“见证每一场独一无二的演出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财富”。
从2016年东艺成为乐团在中国的首个战略合作伙伴,到2024年合作升级延伸至艺术教育等领域,双向奔赴超越单纯的演出合作,而是致力于构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此次维也纳爱乐的上海之行,并非孤星闪耀。11月20日至23日,东艺另一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也同期履约登台。这是舞团第六度亮相东艺,东艺亦为该舞团在沪“首选剧院”。维也纳爱乐和艾夫曼芭蕾舞团两大世界级艺术团以六场高水准演出,共同续写上海主场的艺术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