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午,国航、南方航空和东航等几家公司发布了通知,宣布12点前购买的前往日本的机票,可以免费退票或改签,无论航班是否已经起飞。随后,海航和川航也跟进了这一政策,涉及的航班包括东京、大阪等热门旅游城市。这个消息让客服电话迅速爆满,旅行社方面反馈称,几乎九成的旅客选择直接取消行程,导致旺季的订单量大幅下降。
以往,每到冬季,前往日本的中国游客常常让热门景点挤得水泄不通。那个时候,大家去日本旅游,每人花上3万日元都不算少,无论是购物还是参与各种体验项目,游客们都非常慷慨。但今年冬天,情况却完全不同,赴日游的订单骤然减少,几乎呈现“断崖式”的下滑。
那些曾经被中国游客挤得满满当当的商铺,现在常常冷冷清清,空位多得让人惊讶。店员们也没有什么事可做,站在柜台后无所事事,很多商家为迎接游客所做的准备几乎成了白费。成田机场的变化尤其明显,以往在值机柜台前,旅客们常常排起长长的队伍,现在,队伍却短得让人难以置信,连机场的地勤人员都不禁感叹:“干这行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么空荡的时候。”
那些依赖中国游客生意的日本商家更是心急如焚。有些餐厅老板每天看着空荡的大厅,愁得连饭都吃不下,生怕生意继续这样下去,店铺就要关门了。其实,日本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在中国航司出台退改签政策之前,日本的航空系统就已经面临严重问题。那段时间,日本国内的航班已经混乱不堪,某一天,仅取消的航班就有35班,延误的接近400班。鹿儿岛机场一天内有15个航班停飞,许多乘客在机场等了大半天,最后只能改签其他航班。新千岁机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4个航班无法正常起飞,前往北海道看雪的游客只得临时调整行程。即使是东京到大阪这一最繁忙的航线,也常常出现晚点或取消的情况,很多商务旅客和游客因此被耽搁,心情大受影响。
日本航空如此不稳定,加上中国出台了退改签政策,游客们自然选择放弃赴日计划,导致赴日旅游的需求急剧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占GDP的比重高达7.5%,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半导体产业。但如今,这根支柱却开始摇摇欲坠。中国游客数量减少了超过六成,仅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就下滑了0.21个百分点,经济损失达到2.2万亿日元。旅游业的低迷让日本的GDP在今年10月被德国超越,跌至全球第四。过去35年里,日本全球GDP的占比从15%缩减至4%左右,下降的趋势已经难以阻挡。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政治失误,经济买单”的局面,已经在过去三年内多次上演。2023年,日本执意排放核污水,导致中国直接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短短一年内,日本对中国的水产出口下降了92.3%,损失超过一万亿日元,北海道的渔民看到仓库里堆满了扇贝却无法卖出去,忧虑得整夜无法入眠。2024年,日本又跟随美国限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中国则对镓、锗实施了出口管制。日本的半导体产业85%的镓依赖中国进口,因此,中国一旦管制出口,日本的半导体库存很快就用尽,松下、瑞萨等大公司的生产线不得不减速,半导体股大跌,行业损失难以估量。
到了2025年,赴日旅游骤降的原因还是一样。日本政治上的态度让游客们心寒,他们选择用脚投票放弃日本,原本热闹的京都和服店、札幌滑雪场如今都冷冷清清。这三次事件有着相似的规律,都是政治失当,最终让普通民众和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原本就疲软的日本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然而,尽管如此,日本似乎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现在,日本陷入了“政治和经济错位”的怪圈。政府一方面坚定地跟随美国对中国强硬,而另一方面,企业和地方经济却离不开中国市场。就像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和北海道的民宿老板,很多收入都来自中国游客,当地经济也高度依赖与中国的合作。这种自上而下的撕裂让日本经济面临两难境地。
有网友调侃道,这场“战斗”还没开始,日本的旅游业竟然先崩溃了。如果日本继续刺激中国,后果只会更加严重。旅游业作为支柱行业倒下,将引发连锁反应,而半导体、水产等行业的旧伤也将加重负担。如果这种“政治冒进、经济买单”的恶性循环不加以打破,日本要稳住经济基本盘,恐怕会变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