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泉
石头城堡,依山傍水;垂花门楼,雕琢精美;屯堡嬢嬢坐门前,飞针走线绣花鞋……走进安顺市本寨村,浓厚古韵扑面而来。
这份独特风情源于六百年军屯往事。明代时期,贵州为军事战略要地,大量中原与两江人口迁居于此,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兼具江南古韵、军屯遗风、明代服饰语言与民间习俗的屯堡文化。
本寨村寨门。人民网 陈洁泉摄
而安顺作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境内遍布300多个屯堡村寨,本寨村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寨村党支部书记金柏益介绍,村寨内36栋屯堡四合院、7座高层碉楼错落分布,独特的文化肌理不仅吸引着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更成为市民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以此为支点,近年来本寨村通过修葺古院落打造特色民宿、大力发展旅居产业,让古老村寨焕发新生。
屯堡村寨风貌。人民网 陈洁泉摄
正因此,这份兼具独树一帜融合之美的文化瑰宝,已成为安顺旅游发展的硬核支撑。以保护传承为根基,安顺深度挖掘其历史意义、时代价值与核心内涵,持续推动屯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为屯堡文化奔赴而来。
11月初,2025屯堡文化大会在安顺举行,古城内的明“潮”市集火热开展,让屯堡文化再添创新玩法:主街上,“抬汪公”民俗巡游鼓点铿锵,两侧摊位上,屯堡服饰、木雕摆件、地戏面具等文创错落陈列,烟火气十足。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屯堡风情、品味大明遗韵。
明“潮”市集。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办方供图
“服饰、美食、民俗应有尽有,一站式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屯堡生活,直观又有趣,对屯堡文化有了更深认识。”游客李女士和家人边逛边拍照记录,准备把这一旅游打卡点分享给更多朋友。
从点上出圈到面上开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正日益彰显独特时代价值。近年来,贵州打破屯堡文化长期以来被视为一般地域文化的局限,全面强化学术研究和传播推广,着力推动屯堡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持续挖掘屯堡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明“潮”市集。 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办方供图
秉持“深挖、提炼、扩面、广传”的思路,2023年以来,贵州打造“屯堡・家国六百年”文化符号与游学线路,推出纪录片、融媒体产品、摄影大展、文艺作品等多元内容,全网曝光超30亿人次。
不仅如此,贵州推动屯堡文化深度融入时尚、嵌入生活,通过明星演绎、广告杂志解读、跨地域展演等形式活化出圈。2025屯堡文化大会上,《屯堡・家国六百年》新书发布,以学术与普及双重视角搭建文化认知桥梁,更多人了解屯堡文化风貌、领略贵州文化精髓。
为文化传承发展写下生动注脚,贵州的破圈实践获得国内文化、历史、民俗等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广泛认可。2025屯堡文化大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屯堡文化各抒己见,从不同维度给出兼具深度与实操性的建言,再为其持续发展注入智慧动能。
屯堡文化相关书籍展示。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办方供图
谈及精神内核传承,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呼吁,年轻一代需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历史、文化、地理”中寻求“变中的不变”,筑牢传承根基。聚焦活化路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华祥提出,要为屯堡村寨载体注入文化韵味,打造文化认知窗口,推动古村落转化为活态文化空间,让大地艺术落地生根。
着眼传播策略,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COO、总编辑范烨建议,立足屯堡文化IP的体量基础,制造有价值的传播声量,实现流量既“大河滔滔”也“细水长流”。关乎价值提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强调,屯堡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学术研究价值日益凸显,需通过系统发力让其绽放新时代光彩……
随着传承路径持续开拓、活化实践不断深化,这份沉淀六百年的文化根脉,将以新时代的语言、载体、场景,进一步“活”在当下、“火”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