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受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台湾的言论影响,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发布了一项通告,提醒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以防人身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通告中提到,今年以来,日本的社会治安形势持续恶化,导致中国公民在日本的安全环境变差。高市早苗的公开言论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中日人员交流的紧张氛围。
在中国发布了这份旅游警告后,日本方面开始感到担忧,特别是日本的旅游业可能会遭遇严重冲击。为此,多个日本高官纷纷表态,试图改变立场。11月15日,日本官房长官木原稔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日之间存在认知差异和立场不同,需要通过多层次的沟通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随后,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小林鹰之也在秋田县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中国冷静对待,继续对话,努力实现建设性且稳定的中日关系。
日本之所以突然寻求缓和与中国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与军事和外交上的警告相比,经济反应更直接,尤其是在旅游业方面。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访日的外国游客达到了3165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为748.72万人,比去年增长了42.7%。更重要的是,中国游客不仅来得多,而且消费也更多。仅在第三季度的3个月里,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消费金额就达到了5901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71亿元,位居所有外国游客消费之首。
显然,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国际旅游消费普遍疲软的背景下,如果中国游客减少或不再前来,将对日本的旅游业和经济产生重大打击,进而影响日本政府的税收。这将使高市早苗难以兑现其选举中的经济承诺,造成更大的政治压力。
更为关键的是,除了旅游警告之外,中国还有其他经济手段可以采取,例如贸易反制和调控进出口等措施。一旦这些手段付诸实施,将可能进一步推高日本国内通胀,增加经济压力,引发民众的不满,从而影响高市早苗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地位。
事实上,高市早苗之所以敢于发表涉台言论,背后是她得到了日本国内右翼选民的支持。然而,不论她如何言辞激烈,中日贸易的高度依存和日本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状况并未改变。换句话说,一旦日本经济因中国的反制措施遭遇重大打击,感到切肤之痛的选民可能会把焦点转向国内经济问题,而不再关心中国问题,最终选择将高市早苗从首相职位上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