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两江新区行政规划调整,是个盛大的故事。
那么,当初为何要成立两江新区?如今为何又要将两江新区行政调整并扩容?
02.
站在个人角度,先聊第一个提问。
2010年6月,作为继天津滨海上海浦东之后,中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成立。这两个排序,注定重庆两江新区与生俱来的不平凡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天津上海是直辖市,重庆也是。所以,这种国家级新区优先级,以及先行先试先锋作用,非常明显。
但是,重庆两江新区因为区域不同,所以定义也有不同。
当初重庆成立直辖市,我个人简单理解是,它的核心目的是成为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成为中国破解城乡二元以及沿海内地差距的终极利器。而国家级新区的两江新区,是这种背景上的加持。
两江新区对内,它是中国内陆开放高地,促进西部大开发,提升重庆城市能级;对外,它与长江经济带,渝新欧,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等宏大词语联系,与国家战略紧密相关。
03.
再聊第二个问题,如今为何要将调整两江新区行政规划,进行扩容?
先说背景。
两江新区成立以来,采用1+3联合开发模式,显然这种高行政级别统领低行政级别,效率优先,统筹优先,对重庆城市化进程以及重点项目发展,起到重要且关键的作用。但是,随着跑马圈地时代走过一个阶段,空间碎片化,职责边界不够清晰,管理略显重叠等现实问题逐步显现。
同时,两江新区开发空间不足,江北区人口密度过高,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协调性不足,这些问题都亟待进行调整与资源配置。
于是,两江新区行政规划调整,就呼之欲出。
04.
那么调整后,扩容并行政化的两江新区,究竟有多强大呢?
我举两个具体例子,那就是2025年重庆民营企业100强,与2025年重庆企业100强,这些都是前不久新鲜出炉的权威统计发布。
统计显示,2025年重庆民营企业100强,属于原渝北区的有12家企业,属于原江北区的有12家企业,属于两江新区的有7家企业。加起来一共31家。如今这31家都同属两江新区,也就是说,就两江新区一个区,就占重庆民营企业百强3成以上。
我们再看2025年重庆企业100强,同样如此。渝北区占22家,江北区占13家,两江新区占1家,北碚区占1家,现在也属于两江新区,这同样占37%的数量比例。
当然,以上两个统计,存在的误差是,有的尽管属于江渝北,但即便之前,很多同时也可以划到两江新区,因为他们原本就存在重叠部分。
(渝北区江北区已成过去,他们都属两江新区。)
05.
那么,这些知名企业在两江新区行政调整之后,他们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呢?
我们以马上消费金融公司为例。
马上消费,之前就是两江新区服务业民营企业,十强排名第一位。2015年马上消费开业,她是重庆首家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2024年,马上消费营收151.49亿元,营业利润为26.45亿元,净利润为22.81亿元。这个数据表现,使得马上消费与蚂蚁消费,招联消费并列中国消费金融三巨头,是为行业头部,据说他们连续10年蝉联两江新区服务业民营企业单体纳税第一名。
马上消费在重庆,有重要事情,正在发生:马上消费总部基地。
基地位于两江新区大竹林,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包括4栋主体建筑。今年9月底,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施工。
马上消费总部基地,总投资超10亿元,建筑设计天圆地方理念,建成后,将集合产学研一体,以两江新区为基地打造科技金融产业集群。用两江新区融媒体的话说,这里是:
两江新区金融地标。
大竹林这个地方,堪称极致。她可以说是重庆向北起点,到今天,她既有重庆城市传统核心区优势,又有重庆新区特点。
这里交通商业完备,有轨道6号线及21号线在建,周边是金开大道,金州大道,星光大道,路网密集成体系。大竹林商圈,重光商圈,幸福广场商圈,金州商圈。同时,她还有大片公园,与宽阔平静的河流。
周边成片高端住宅,就是对这块土地价值的最好证明:香港置地壹江郡,龙湖江与城,金科天元道,融创壹号院,旭辉江山樾。
所以,这里建成后,很可能成为重庆金融地标网红打卡地。你见过人文地理的风景打卡地,是时候在重庆发掘科技金融打卡地了。
2026年,也就是明年,马上消费总部基地就要投入运营。显然这么大地块,她自己一家公司也用不完,以后这里一定是两江新区最具代表性的金融产业园,也会招租,感兴趣的可以提前关注。
这次调整后,
对马上金融而言,至少它可能获得的资源配置,要比之前明显增强。不管是人才汇集,业务拓展,甚至它产业园区招租,都会比之前要更理想。
而马上消费总部基地,在两江新区未来呈现的聚合效应,值得期待。
06.
前面我们列举的100强企业,更多是数据。
事实上,行政规划调整后的重庆两江新区,已是中西部第一区,把重庆北所有强势板块全部纳入其中,优质资源最大化整合,各个维度都是重庆第一:
它拥有重庆最顶尖产业集群,不仅有龙盛新城高端装备制造和汽车产业,水土高新城大数据、大健康产业,江北嘴金融创新产业,保税港加工贸易、国际物流产业,以及照母山、光电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汽车制造、电子产业到前沿人工智能、空天信息,再到生命健康等领域,都是重庆产业重心,两江新区是重庆当之无愧产业龙头。
07.
20年前,重庆汽博一家楼盘,职业经理人与广告公司下午喝茶聊天,聊出广告语:
重庆向北,生活向奥林匹克。
如今回头来看,重庆向北是重庆城市化最猛烈最经典也是最高潮的部分。随后,在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的重庆向西,以及最近几年世界下沉后的重庆重回传统核心区,你有时可能在想,是不是风水轮流转。
但是,两江新区行政化调整,再次坚定不移的表达了重庆接下来较长时间,谁才是重庆城市发展与经济科技的绝对重心。
两江新区再次盛大启幕,重庆,继续向北。
(如今他们都属于两江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