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准备去泰国玩的人,得把夜生活的攻略再整理一下啦。听说总理阿努廷出了个新规定,要是真的实施,去酒吧就不用再薅时间赶着凌晨2点关门啦,晚上想喝点小酒也不用藏着掩着的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之前不是就有地方能开到凌晨4点吗?
没错,2023年内政部出台了规定,允许曼谷、普吉岛这些火爆的旅游热点的酒吧营业到凌晨4点,不过那次更像是给游客开了个小绿灯,毕竟全国大部分城市还是保持着旧习,到下午2点到5点之间不卖酒,到了半夜2点就得关门了。
去年我在清迈玩的时候,想在古城里找一家小酒吧待到凌晨3点,老板还得暗着灯悄悄调,不敢太亮,怕被查,搞得挺不自在的,真影响心情。
这次的新规跟以前不一样,真正实现了全国一盘棋的局面。最实在的变化有三个:第一,不管在哪儿,买酒不用再拼命挤在特定的夜生活区,街边那些合法的小店都能买到。
第二点,所有的娱乐场所都能营业到凌晨4点,以后去清迈、芭堤雅也能像在曼谷一样熬到很晚;第三点,下午2点到5点的禁酒令取消了,逛完景点累了,找家咖啡馆来一杯酒也没问题。
其实,这一切背后就是泰国的旅游算盘,旅游业占它GDP的大概15%左右,而夜间经济又差不多占了旅游消费的近三成。
当初在普吉试点的时候,夜市的收入直接飙升了22%,现如今推广到全国范围,明显是想让更多地方也分得一份,不能只靠曼谷、普吉这些老牌热门城市来拉动消费嘛。
要我说,比起多开两小时,商家更应该高兴的,得算登记制这事儿。以前在泰国办夜场,那许可流程真是烦死人了,递材料、等多个部门审核,动辄三到六个月,很多小老板扛不住,只能偷偷摸摸经营,时时提心吊胆。
这次新规一变,把许可制改成登记制,意思就是说,只要把材料准备齐全,最快一个月就能合法运营。对中小企业简直是个大好消息,尤其是那些依靠酒店场地的小酒吧,省了不少麻烦。
听说曼谷现在有207家持证夜场,里面有134家都在规划区之外,很多都是小规模的店铺。以前想合规可挺难的,现在门槛降低了,说不定会出现更多有特色的小店铺,让夜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对政府来说,这事也算两全其美。一来能多收5000亿泰铢的税收,刚好能用在夜间交通和治安上,比如增加凌晨的公交班次、派更多巡逻警察,游客放心玩,商家生意自然也会红火起来。
要说,大家都规规矩矩了,监管部门也不用再费劲盯着那些没证的商家,反倒能更有效地把安全和卫生做得更扎实。过去那种放松就乱、抓紧就死的情况,现在就能避免了。说实话,这种帮商家减轻负担,又提升监管效率的办法,比单纯追求税收增长,稳妥得多,远见也更长远。
不过要是说起夜经济,松懈得太厉害也不行。阿努廷提到要让陈旧的法规跟上时代,其实暗藏的意思就是得在繁忙和秩序之间拧个平衡点,不至于搞得太乱,也不能让管理变得死板。
这方面,东南亚的其他国家早就走在前头了。比如越南胡志明市,去年把夜场时间给延长了,不过也跟着出来了噪音控制的规定,晚上10点以后,音乐音量不能超过60分贝。马来西亚吉隆坡更讲究,规定夜场一定要配备专职的安保人员,避免有人喝多了惹事生非。
短时间来看,新政策一实施肯定热闹非凡:游客不再局限于曼谷的暹隆或帕蓬这些传统夜生活区,反而像清迈古城、芭堤雅海滩的夜市或许能火一把;本地人的休闲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下午的小酒馆可能会变得像咖啡馆一样普及。
要长远做好这事,泰国得应对两个难题:第一,凌晨4点收场后,怎么让游客安全顺利回家?目前不少地方夜里没有公交,只能叫黑车,挺不靠谱;第二,怎么防止扰民呢?要是酒吧在居民区附近,吵到深夜,肯定会招来投诉。
我一直觉得,优质的夜经济不在于越晚越热闹,而是让人觉得放心。如果泰国能把这些细节做到位,比如增设夜间接驳车、划出静音区域,那夜经济才能从一时的快钱变成长久的支撑,否则只靠放宽限制,闹一阵就没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