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以前我们出门住宿,要么选酒店,要么选公寓。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酒店集团开始 "打抱团" 了 —— 同一个集团旗下,既有传统酒店,又有各种类型的公寓产品。
华住集团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华住在全球19个国家运营的酒店总数已达12,137家,客房数超过118万间。华住旗下共有31个酒店及公寓品牌,覆盖从经济型到奢华级的全谱系市场。其中,公寓业务尤为突出,拥有8个专门品牌,如基础长租的城家公寓、商旅结合的瑞贝庭、高端服务式公寓瑞贝庭壹号、主打智能社交的欢阁服务公寓等。近期,华住还推出施柏阁酒店公寓,正式进军高端长住领域,首个项目落地上海虹桥商务区,瞄准有长期居住需求的高端商务人士。
图片来源网络
雅阁酒店集团更是把 "双品牌战略" 玩出了新高度。他们经常在同一个物业里同时布局酒店和公寓两个品牌,形成完美的互补关系。比如广东清远远光雅阁酒店与广东清远澳斯特公寓的组合,浙江安吉星辰雅阁大酒店与浙江安吉星辰雅阁公寓的搭配,都实现了客群共享与资源整合。在服务于短期差旅人群的同时,又能满足长期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为什么酒店集团纷纷采取这种“打组合拳”的方式呢?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
第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体验。有人偏好标准化的酒店服务,也有人渴望“家”的生活氛围;还有人因工作变动频繁,需要灵活的长短租结合方案。面对这些细分需求,单一业态已难以通吃。
第二,资产运营效率的提升。
在同一个物业中融合酒店与公寓,能显著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比如,部分楼层做酒店客房服务短期住客,其余楼层作为公寓吸引长租客户,既平衡了出租率,也增强了整体盈利能力,尤其适合位于核心地段的物业。
第三,应对行业竞争的压力。
当前酒店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三星及以上酒店数量达5620家,但各档次酒店的平均入住率仅在59%–63%之间徘徊。面对增长瓶颈,拓展公寓业务成为酒店集团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
第四,政策红利的支持。
国家近年来持续鼓励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多地也出台了针对长租公寓的税收优惠与融资支持政策。例如锦江集团推出的途羚公寓,就是响应“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号召的具体实践,也为酒店集团布局公寓提供了良好契机。
图片来源网络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这种 "打抱团" 的模式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经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一方面,服务式公寓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尤其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竞争日益明显——华住强调全谱系覆盖,锦江聚焦企业公寓,雅阁则擅长双品牌协同运营。
在运营层面,如今的公寓产品已远不止“带厨房的酒店房间”这么简单。越来越多品牌引入智能设备、共享空间、社群活动等元素,增强用户黏性。例如华住的欢阁服务公寓,就主打智能社交,配备共享办公区,并组织社群活动,打造年轻客群的互动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
可以预见,未来我们选择住宿时,或许不再纠结于“选酒店还是选公寓”,而是根据具体需求——是短期出差、长驻办公,还是携家带口——匹配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这正是住宿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从“标准答案”走向“无限可能”,以用户为中心,持续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随着技术、消费观念与政策的进一步演进,这个行业还将迎来更精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