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播州的遵义,不仅有红色历史的厚重,更有生活的鲜活暖意 —— 街巷间,琳琅满目的小吃摆开,香气漫溢,勾着路人的目光与味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用地道美食诉说着贵州的独特风味。下面就来聊聊 6 种遵义特色小吃,一起在文字里感受这份属于遵义的烟火气与美味。
1. 遵义羊肉粉:
在遵义的街头吃食里,羊肉粉绝对是 “招牌担当”,本地人早中晚都爱嗦一碗。做这碗粉得用本地散养山羊的肉,先加姜、花椒炖上两小时,炖到肉酥软不柴,再切成薄片;米粉得选粗点的,提前用温水泡软,煮的时候别煮太久,保持爽滑的口感。
盛粉时,先在碗里放一勺炖羊肉的老汤,加特制的红辣椒油、少许盐和胡椒粉,再码上羊肉片和米粉,撒把葱花、香菜。冬天捧着碗吃,热汤顺着喉咙滑下去,胃里暖烘烘的,连手脚都跟着热起来;羊肉嚼着鲜,米粉吸满汤汁,辣得温和不烧胃,暖心又暖胃,谁吃了都夸香。
2. 豆花面:
遵义人的早餐清单里,豆花面准在 C 位 —— 早起钻进巷子里的小馆,点一碗豆花面,是本地人的日常。这面的精髓在 “豆花” 和 “汤”:豆花得是现点的嫩豆花,用筷子夹着会颤,入口即化;面条选细面,煮得筋道不坨。
吃的时候,先把面条放进装着豆花的碗里,再浇上用骨汤、酱油、花椒油调的鲜汤,撒点碎花生、榨菜丁。嗦一口面,嚼着软嫩的豆花,鲜汤混着面香,一点不腻;嗦完面喝完汤,浑身都有劲儿,一天的精神头都足了,难怪是早餐首选。
3. 洋芋粑粑:
走在遵义街头,常能看见卖洋芋粑粑的小摊,铁板上滋滋冒油,香味飘老远,路过的人多半会停下买一个。做这粑粑得选黄心洋芋,洗干净煮软,剥了皮捣成泥,加少许面粉、盐和胡椒粉调味,揉成掌心大的小饼。
放进平底锅,用小火慢慢煎,煎到两面金黄,外皮变得酥脆,咬开里面是软乎乎的洋芋泥,带着淡淡的咸香。趁热吃最香,外皮 “咔嚓” 响,内里软绵,要是蘸点辣椒面,辣香混着洋芋香,越吃越解馋,是街头最接地气的零嘴。
4. 遵义米皮:
遵义米皮和别的地方不一样,靠的是 “薄” 和 “鲜”,不少游客吃完都想打包带回去。做米皮得用本地优质大米,泡软后磨成细浆,舀一勺倒在蒸盘里,蒸几分钟就成一张薄如纸的米皮,揭下来叠好,透着淡淡的米香。
吃的时候把米皮铺开,抹上一勺红亮亮的辣椒油,放酸萝卜丁、海带丝、黄瓜丝,卷成一卷。咬一口,米皮软嫩有韧劲,酸萝卜的脆、辣椒油的辣、海带丝的鲜混在一起,酸辣开胃,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当零食或简餐都合适。
5. 碗耳糕:
碗耳糕是遵义的传统小糕点,模样像个迷你小碗,中间微微凹陷,“碗耳糕” 的名儿就是这么来的。做这糕得用糯米和粘米按比例混合,泡软后磨成浆,加白糖发酵,再倒进小碗状的模具里,蒸十几分钟就好。
蒸好的碗耳糕白白嫩嫩,捏着软乎乎的,咬一口满是糯米的香甜,还带着点发酵的微酸,不齁不腻。遵义人过年过节时,家里准会蒸上几笼,大人小孩都抢着吃;平时逛街饿了,买两个垫肚子,甜香又顶饿。
6. 遵义酸辣粉:
遵义的酸辣粉,光闻味就忍不住流口水,是爱吃辣的人的 “心头好”。粉丝得用红薯淀粉做的,泡软后煮到透明,捞进碗里;再浇上用辣椒、醋、骨汤熬的酸辣汤,加花生碎、黄豆、酸豆角、青菜。
酸辣汤一入口,味蕾瞬间被唤醒 —— 辣得够劲,酸得清爽,没有涩味;粉丝吸满汤汁,嚼着滑溜,配着脆生生的酸豆角,越吃越香,额头冒点小汗也停不下来,食欲直接拉满。不管是当午餐还是夜宵,来一碗都超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