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许多城市陷入“资源焦虑”——缺乏名山大川、历史遗迹等顶级资源,似乎注定难以在文旅市场脱颖而出。然而,一批创新实践城市的经验表明:“平常资源+超常服务” 的模式,正成为破解文旅发展瓶颈的新路径。
一、超越资源决定论:服务成为文旅竞争新赛道
传统文旅发展模式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和历史遗产,陷入“有什么资源做什么产品”的思维定式。众多城市一窝蜂投资打造景区、建设豪华酒店、扩建停车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创新实践表明,文旅竞争正在从“资源竞争”转向服务竞争。
“河头老街”项目是“平常资源,超常服务”理念的典范。其核心突破在于,摈弃了依赖门票经济的传统模式,通过打造覆盖全旅程的22项免费服务体系,构建了极具竞争力的暖心体验。不仅提供免费的讲解、游览图、WiFi、热水、充电等基础服务,更创新性地设立了集休息、母婴护理、紧急医疗于一体的“暖心驿站”,并准备了免费姜汤、雨具等应急物品,精准应对游客的各种潜在需求。这些举措将服务从商业交易升华为情感连接,让游客因“被尊重、被关怀”的超预期体验而印象深刻,自发成为项目的传播者,最终以有限的资源投入撬动了巨大的口碑效应,成功实现文旅破圈。
杭州西湖早在2002年就打破常规,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当年减少的门票收入约为3000万元,但带来的综合收益却数以十倍计。河南栾川县2017-2019年实行高速免费政策,财政投入约1.2亿元,却直接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亿元,投入产出比高达1:50。这些案例证明,以服务让利换取综合收益的模式,远比单一门票经济更具可持续性。
二、政府角色重构:从管理者到体验设计师
文旅破圈,需要重新定义政府角色。在“平常资源超常服务”模式中,政府不再是传统的管理者和审批者,而应成为城市体验的总设计师和服务体系整合者。
一家企业可以打造一个品牌景区,但无法单独完成接流、稳流、分流的工作。只有政府能够整合交通、文化、商业等多元资源,构建完整的服务体系。政府应当着眼于:
打造免费公共服务体系。免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免费服务传递城市友好态度,建立情感连接。免费公交、免费茶水、免费WiFi、免费导览等“微服务”,看似小事,却在游客心理上天平上分量极重。
创新游客体验管理。游客对体验的评价往往基于预期管理:在有消费预期的地方,他们会“鸡蛋里挑骨头”;在无预期的免费服务中,却会放大正面感受。政府应当巧妙布局这些“惊喜点”,让超常服务成为城市口碑的传播点。
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政府应当围绕核心文旅项目,布局配套服务业态,形成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如围绕亲子乐园,配套亲子民宿、亲子餐厅、亲子教育等业态,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三、情绪价值赋能:从塑造资源到塑造游客体验
传统文旅发展过于关注“硬件”提升——景区等级、酒店星级、设施规模,却忽视了最重要的“软件”——游客情绪价值。
卓越的文旅体验不在于完美无缺的设施,而在于能否创造积极的情感记忆。游客可能会忘记景点的细节,但会长久记住一杯暖心的姜汤、一个友善的指引、一次意外的惊喜。这些情感记忆才是口碑传播的真正源泉。
成功城市的实践表明:与其“往内求”一味打磨硬件,不如“往外求”聚焦游客情绪体验。通过精心设计的服务触点,创造峰值体验,让游客的情绪价值掩盖硬件可能的不足。这是平常资源城市实现弯道超车的密钥。
四、实施路径:超常服务的四维创新
实现“平常资源超常服务”,需要系统化的创新思维:
理念创新:从“资源导向”转向服务导向,重新定义城市文旅竞争力标准。评价指标不应只是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更应关注游客满意度和口碑推荐率。
政策创新: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文旅服务一体化机制。整合交通、文化、商业、公共服务等资源,形成服务合力。设立文旅创新基金,支持服务微创新项目。
体验创新:设计游客体验全链路,识别关键触点和痛点,布局超常服务。建立“游客体验官”制度,从用户视角持续优化服务设计。
传播创新:将超常服务作为城市文旅品牌核心要素来传播。不再仅仅宣传山水景色,而是突出服务体验和情感连接,打造“最友好旅游城市”形象。
结语:服务即竞争力,体验即吸引力
当下文旅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从观光时代走向体验时代,从资源竞争走向服务竞争,从硬件比拼走向情感连接。这一变革为平常资源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城市主政者应当突破传统思维局限,认识到:服务是最好的营销,体验是最强的吸引力,情感是最久的记忆点。通过打造超常服务体系,创造难忘的游客体验,即使没有顶级资源,同样能够实现文旅破圈,成为备受推崇的友好型旅游目的地。
超常服务不是简单增加财政投入,而是转变发展理念,重构服务体系,创新体验设计。这需要城市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决心,更需要整个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未来十年,中国文旅市场的竞争格局必将重塑。那些率先实现从“资源驱动”向“服务驱动”转型的城市,无论资源禀赋如何,都将在新赛道上赢得先机,实现真正的文旅破圈。
创行读物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工作实践》为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三年磨一剑”的力作,于2023年5月由云南出版集团出版,被该社列为2023年重点出版图书。该书聚焦农村、农业、农民,由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联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参编,双方结合各自领域的优势,打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全书洋洋洒洒共计68万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分为两大篇。第一篇为理论篇,包括:1、如何做好乡村民宿的设计、建设和运营 2、用“旅游+文创” 的方法打造网红乡村 3、打造IP:农庄突出重围制胜18招 4、花卉旅游的开发要点及运营模式 5、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景观设计探析 6、乡镇如何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7、如何打造乡村网红旅游项目 8、农家乐乡村游如何进行升级换代,均为当下乡村文旅推动乡村振兴的热门话题、热点问题。第二篇为实践篇,辑录了我院和云南省农科院近三年来的10个典型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可以为有关从事乡村振兴领域的各方读者作为参考。
《田园综合体规划经典案例赏析》由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尤飞、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院长汤俊联合著作,该书从概念起源、发展背景、发展政策以及空间和产业的规划要点、运营模式等多方面对田园综合体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同时还总结、归纳作者近些年主导参与的田园综合体经典项目案例和国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的案例,真正做到了将田园综合体的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以期引发社会对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方法、艺术塑造、公众参与、科学管理等方面更加关注;同时也希望能为田园综合体的投资建设者及相关从业爱好者提供多方面的指导。
《特色休闲农业经典规划案例赏析》由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与中国农科院联合推出,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围绕“特色休闲农业的开发和规划”这一主题,从“休闲农业”的发展起源、开发模式、策划营销、投资运营等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使读者对于“特色休闲农业”这一当下投资和开发的热点行业能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该书理论阐述和规划实践相结合,书中选取了十多个经典的休闲农业规划案例,可谓开规划案例奉送先河。该书最大特色是创意凶猛、视野开阔、案例经典、落地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