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御笔峰”难倒少年郎 今朝携世界畅游张家界
——徐鑫的十三载“山水复仇记”
文/周芦屾
十三年前,一句“御笔峰都不会翻译成英语,还想带我们的印尼团畅游张家界?”如同一根尖刺,深深扎进了初出茅庐的张家界青年徐鑫的心里。
十三年后,我站在张家界天子山景区之巅,在同一座山峰前,亲眼见证了他如何用英语,将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与古老的神话传说,巧妙地编织成一段锦绣文字,让一群德国成功抗癌艺术家听得如痴如醉,笑声此起彼伏。一位白发女艺术家甚至诙谐地发问:“徐,用这支神笔写字的神仙,考试能及格吗?”这个幽默的问题,正是御笔峰作为张家界十大绝景之首,亿万年矗立在这里,向中外游客呈现“地球之花”自然艺术的灵魂所在。
2012年,徐鑫在家乡张家界当导游
(一):烧烤摊边的“至暗时刻”
2012年的一个夏夜,在国际旅游新城张家界,市区一家烧烤摊的周围,空气中弥漫着烤腰子的焦香。徐鑫在撸掉两串烤韭菜之后,内心有些“悲愤交加”:“哪个游客会揪着‘御笔峰’这种专有名词问啊?他们不该先问我洗手间在哪里吗?”我们憋着笑,安慰他:“或许……人家是想考考你编故事的机智呢?”他沉默了许久,眼底却有一股火光重新燃起,最终沉声说道:“不行,这个场子,我将来一定得找回来。”
2021年4月,徐鑫陪同电视剧《西游记》摄像总导演王崇秋重游张家界
2021年4月,徐鑫(左二)策划《西游记》剧组重走张家界取景地
(二):潜行者的山河答卷
在张家界土生土长的徐鑫,是一名故乡张家界的忠实讴歌者,他的“复仇”之路,不在唇舌之争,而在于脚下的万里山河。此后的他,开始默默啃下艰深的英汉互译书本,更将满腹才华,倾注于脚下的这片热土,不断地寻找英语口语训练的机会。从策划引爆全民情怀的《西游记》剧组张家界“重走西游路”,到将《中西文明互鉴》版画推入国家民族博物馆的殿堂;从为连接中希文明的“希华馆”掌镜纪录片,到稳步推动“著名画家艾国山水画展”与“德国成功抗癌女艺术家中国行”——他正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张家界的山水撰写着一份更为恢弘深厚的解说词和翻译词。
张家界御笔峰四季美景 邓道理 摄
(三):“不服峰”下的生命回响
这趟为抗癌成功的德国女艺术家策划的“生命礼赞”之行,便是他故事的最新篇章。再一次伫立在张家界十大绝景之首、天子山景区标志性景点——御笔峰前,徐鑫对艺术家Birgit博士说:“请看,它多像一支向苍穹借力的如椽巨笔!我私下为它取了个新名字——‘Invincible Peak’(不服峰),以此献给所有不向命运屈服的灵魂。”
御笔峰直上直下,并排而立,直指苍穹,勇敢顽强,刚直不阿,从未向大自然和人世间低头屈服。此言一出,与他过往所有策划的人文内核产生了完美的艺术情感共鸣。德国女艺术家Birgit博士由衷感叹:“徐,你不仅精通语言,更懂得如何连接心灵。”徐鑫则指向自己《玄木视角》的Logo,神情谦和而目光深邃:“因为我所记录的,始终是创作背后,那束‘人’的光芒。”
尾声:时间酿造的山河
如今,看着徐鑫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从容交谈,口若悬河,将故乡张家界的山水吟咏成国际化的诗篇,我总会想起当年中天青年旅舍大厅里,那个在孤灯下苦读英文书籍至深夜的那个倔强的背影。
何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眼前便是了。昔日一座峰,能困住一个少年;今朝一片山,皆成了他的语言。时间这位伟大的编剧,最终将那份当年的屈辱与倔强,酿成了此刻的气象万千。
(作者周芦屾,张家界市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图片由徐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