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嫁到非洲15年,年年寄信报平安,母亲退休后去看望,脸色煞白
创始人
2025-10-22 18:09:48
0

十五年了,你当真在非洲过得好??

张雪梅攥着褪色的信封泪流满面,女儿陈曦远嫁国外的东非多年,只寄来寥寥数语与模糊照片。

当她退休后冲破阻碍远赴非洲,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01

“你女儿不是十五年前嫁到非洲了吗?每年都说回来,结果一次都没见人影。”

张雪梅依旧低着头,指尖摩挲口袋里的那张信封——今早翻出时,角落那枚发旧的非洲邮票就告诉她所有答案。

信封来自陈曦,她十五年前远嫁东非某国的女儿。

此后,她只在春节前后寄来一封信,附有一两张褪色照片,说丈夫对她好,日子虽简朴,却平稳。

“妈,非洲太阳很强,我的皮肤晒黑了,你别担心。”

信里还有“你退休了吗?要多保重身体。”“

等我有空,一定回去看你。”

那时张雪梅还在初中教语文,每天忙得飞起,总安慰自己:“孩子工作忙。”

可时间过去,她从五十出头熬到满头白发,等来的不过是一封封短信。

这十五年来,年年寄信,信里也一直是在报平安,但她始终放心不下。

退休后,她守着邮箱,盯着院口那扇大门发呆。

电话永远打不通,视频永远叫不上号,只有陈曦偶尔电话里轻轻脱口:“妈,我挺好的。”

声音里仿佛怕多说一句,就会露出破绽。

直到那个夜晚,梦醒时她浑身发冷。

梦里,女儿身着白裙,站在干裂的黄土上,四周一片黑暗,她反复呼喊:“妈,别信我写的那些话,我想回家……”

枕巾被汗湿透。

第二天,她第一次没有等信,拿起笔,给陈曦写了一封信:我想去看看你,可以吗?

三周后,一封回信落在她手里。

02

信纸依旧是那种粗糙的牛皮纸,字迹依旧端正:“妈,你真的要来?我很感动。这里条件一般,但请放心,我会安排好一切。到站后,我来接你。”

“我很感动”这四个字她看了又看,总觉得有话没说完。

当天下午,她直奔街道办出入境窗口,填好了护照和签证申请。

窗口的小伙子看着目的地,一时迟疑:“您真的要去那里?”他指着表格上那串拗口的东非地名。

“我女儿嫁到那里了,我要去看她。”张雪梅回答。

小伙子抬头,语气压低:“那边比较特殊,可能需要额外材料。您有她的身份证明或邀请函吗?”

她从包里取出几封旧信,摊在桌面:“她每年都寄信和照片。有具体地址,也有她丈夫的姓名。”

“先交上来,我帮您录入申请系统。”

第二天一早,张雪梅将所有信件装入透明文件袋,另附一张混血孙子的合影——小男孩皮肤深棕,笑容明朗,却看不到父亲的面容。

办事窗口的年轻职员接过资料,敲入系统后突然问:“您女婿有正面照吗?”

张雪梅愣住,答道:“他说不习惯拍照,也不懂中文。”

职员点头,敲击键盘时低声嘀咕:“听说那里某个部落比较封闭,得核实安全情况。”

张雪梅没再追问,但走出大厅时,心中生出一丝异样。

当晚,她坐在沙发上,擦拭药瓶,桌上摊开十几年来陈曦寄回的照片。

她突然注意到:所有画面里,女儿要么单独出现,要么牵着孩子,从未见到丈夫身影。

清晨,张雪梅从家中老旧的拉杆箱里取出行李,擦拭拉杆至光亮,然后逐件装入衣物、药品和证件。

在贴身口袋里,她放进一张陈曦大学毕业时的照片:身着蓝白学士服的女儿,站在南京大学校园里,神情自信。

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女儿的“中国容颜”。

03

航班起飞,张雪梅坐在靠窗座位,护照被她攥在手心。

舷窗外,她紧张地盯着隐约可见的跑道,心里既激动又沉重。

将近二十小时的旅程几无睡意,机舱里回荡着发动机低鸣和乘客的外语交谈。

降落时,耳膜一阵刺痛,她顾不上调整,只想尽快见到陈曦。

抵达当地产后日三点,张雪梅拖着行李走出航站楼,扑面而来的是闷热的干风,混杂着尘土和焦炭味。

远处简陋棚屋林立,几名持枪卫兵守在入口。手机几近无信号,她站在人群中,抬头张望,寻找那张思念十五年的脸。

“妈!”

人群一侧响起熟悉的声音,张雪梅抬头。

陈曦站在不远处,身穿一袭淡色长裙,略显陈旧;头发因强烈阳光干枯发黄,肤色较往年更深了几度,但那一抹笑容仍是母亲记忆中的模样。

“曦曦!”张雪梅扶稳行李,颤颤地快步上前,一把将女儿搂入怀中。

唇间想说无数话,却只剩哽咽。泪水在眼底打转,她紧握陈曦的臂膀,仿佛怕这一刻消逝。

陈曦声音有些哽咽:“妈,你……瘦了。”

“你也瘦了。”张雪梅抹去泪痕。

她抬眼打量,女儿的五官比照片更消瘦,黑了也干瘪了,但目光中闪动着不曾见过的警觉和一丝疲惫。

入夜后,天色很快暗下来,这里没有城市的灯光遮挡,夜空深邃。

张雪梅站在院门口,守望那条白天扬起尘土的乡间小路。

此刻,路面被夜色覆盖,静得像沉睡的身躯。

04

远处,一只猫头鹰发出低沉叫声,引得几只夜鸟振翅飞起,又迅速消失在灌木间。

屋内,陈曦在厨房边烧水,灶火偶尔爆裂,空气中带着焦木和烟灰的味道。

她动作轻柔,却无法掩饰指尖在锅沿反复拂过的紧张。

坐到藤椅上后,张雪梅望着厨房门口,过了好久才抬手接过递来的温水。

杯中水汽冉冉升起,带着柴火与泥土的混合气息。

“妈,你累了吧?”陈曦声音温和,却带着迟疑。

“水……还干净吗?”张雪梅尝了一口。

“烧过就没问题。”

母女相对无言,只有火光映照下的静谧。

片刻后,张雪梅直视女儿:“你丈夫,今天……真的不会来了?”

陈曦低头抚了下围裙下摆,声音小得像自言自语:“他说村里长老有葬礼,很重要。”

“他的身份是什么?”张雪梅继续追问,“我来了,他为何不见面?”

陈曦抿唇:“他在部落里担任长老事务,常要处理礼仪和纠纷,不太接待外人。”

“我不是外人。”张雪梅语气平静,却让人无可回避。

05

女儿没有回头,只是垂眸扭动围裙边缘,像学生被问到难以回答的问题。

“你们结婚多年,连张合照都没有?”

“他不习惯拍照。”陈曦下意识地回应。

“你信中提到他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我问近况,你都说‘挺好的’,可我看到的,就是‘挺好’吗?”

陈曦咬着唇,没再说话。

张雪梅放下杯子,站起身,在屋内缓缓踱步。

她的视线落在墙上的一张旧报纸上——纸张泛黄,被折成四等份,用透明胶固定,上面有几行密集的字符,被红笔圈出几处。

“这是你们部落的文字?”她指向墙壁。

陈曦点头:“是日常通告,上面写着节日安排和仪式流程。”

“仪式流程?都在祷告什么?”张雪梅皱眉,“你信这里的宗教?”

陈曦淡淡地答:“这里只要不信,很难参与社区事务。”

张雪梅走过去,仔细看那些字符:“那你拿国内的证件给我看看吧,结婚证、护照、甚至医院就诊卡,总该有吧?”

陈曦略一迟疑:“都放在箱子里,我一会儿拿给您。”

“现在就拿。”张雪梅声音低沉,“我要确认你真的结婚了,而不是被困在这里。”

陈曦面色一变,抬手挡在身前:“妈,你别这样……”

“别躲!”张雪梅停步,声音提高,“你从我一进门就遮遮掩掩,我连你丈夫的样子都没见过。你住的院落没有婚礼照片,你的信每次都只有‘一切都好’,合理吗?”

陈曦张口,泪水涌上眼眶,却只说:“妈,我……这里的生活比很多地方都强,我还能吃饱、还能写字、还能教孩子中文。”

张雪梅听着,心里一阵冰凉:“那你为什么不回国?十五年了,你连爸临终都没打通电话,是不是你丈夫……不让你回?”

陈曦先摇后点:“不是不让,是不希望我回。”声音极轻,像是一种没有选择的妥协。

张雪梅坐回藤椅,抬头望着屋顶的灯泡,忽然低声道:“这些年你一直在骗我。”

陈曦抬头,泪水滚落:“妈,我不是骗你,我……只是一直不敢说实话。”

06

“怕我伤心?”

“我怕你来了,会看到不该看到的,会惹来麻烦。”

陈曦哽咽,“这里没有中国的法律保护,没有父母撑腰,我能活下来,全靠学会顺从。”

“顺从谁?”

“他,还有整个部族。”

张雪梅心头一紧,终于明白,那个消失的“丈夫”,那个女儿从不让我见、只称作“他”的人,不是家人,而是一种不可挑战的权威。

陈曦的生活不是婚姻,而是受制。

“告诉我实话,”张雪梅起身,声音颤抖,“你现在可以离开吗?如果我带你走,你能走得了吗?”

屋内只剩下昏黄灯光,陈曦颤抖着站立,唇齿蠕动,却无法吐出一句完整的话。

整夜,院门在风中吱呀作响,仿佛有人不断推门。

张雪梅握着怀中那张老照片——她年轻时抱着婴儿女儿,背景是江苏家乡的稻田,夕阳下一切简单纯粹——那是女儿最自由的模样。可此刻,她的女儿已无法那样笑。

第二天清晨,天色微亮,张雪梅醒来。

她披上外套,从床下取出塑料水壶,走到院角用冷水洗脸。

鸡鸣和村民的喊话从院墙外传来,夹杂着不熟悉的方言和木柴劈裂的声响,交织成这里的日常节奏。

“妈,你醒了?”陈曦提着一篮刚洗的衣服走进院子,努力保持平静。

张雪梅点头,皱眉问:“他……今天会出现吗?”

“会的,”陈曦答,“上午部落有例会,结束后他会回来看我。”

“你昨夜没睡好吗?”张雪梅盯着女儿浮肿的眼眶。

“没事,这里夏夜湿热,常睡不沉。”

二人在屋里吃了小米粥和干饼。儿子阿米尔背着小布包跑出院子去玩,陈曦则拿起扫帚,一边打扫院落,一边朝村口张望。

07

午后约两点,一阵低沉的发动机声从尘土路上传来,一辆旧摩托车缓缓驶近。

张雪梅正坐在屋檐下绣布,听到声音时抬头。

摩托车旁,一个高大身影跳下后座。逆光中,他的步伐沉稳有力,身着棕色民族长衫,头发短卷,皮肤深褐,肩膀宽厚,走路带着训练过的节奏感。

陈曦迎了上去,低声交流几句。男人点头后转身,看向张雪梅,露出礼貌的微笑,向她走来。

“您好,阿姨。”他的中文带着浓重口音,却发音清楚。

那一刻,张雪梅愣在藤椅上,手中绣花针“啪”地落在地板,整个人僵住,呼吸急促,目光定格在来人身上。

男人的脸轮廓分明,眉宇厚实,鼻梁挺直,嘴唇饱满,眼眶微深——这是典型的东非混血特征。

但令张雪梅震惊的,并不是这些外表细节。

她感到一种熟悉感,仿佛在多年以前见过这张面孔,或者说,见过几乎一模一样的人。

她从未想到,会在这个陌生国度,竟然撞见他。

此前,她对女婿的身份充满好奇,多次向陈曦索要照片,却总被女儿以“太隐私”为由推脱。

张雪梅想过,也许不便公开,但抵达非洲之后,她的疑问只增不减——究竟是谁,能够左右女儿的生活?

这几天来,她总感觉女儿有所隐瞒。每当她试探性询问,陈曦都轻描淡写地带过。

张雪梅自我安慰,总有一天能见到亲人,也就暂时放下心中疑团。

08

可当那人缓步走来,她才明白,所有等待只是为了这一刻的错愕。

她的大脑一片空白,仿佛瞬间回到十几年前的某段记忆。心跳骤然加快,背脊发凉。

张雪梅倒吸一口凉气,身体下意识后退了半步,脚下踢到行李箱发出一声闷响。

她吓的脸色大变,嘴巴微张,却颤抖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苍老的面容上此刻满是惊慌,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

“这…你——?“

相关内容

原创 ...
面对日益复杂的中美关系,日本学者巧妙地将其比喻为一场“围棋与扑克”...
2025-10-24 13:12:27
首款中国超跑入驻《GT赛车...
【太平洋科技快讯】10 月 24 日消息,索尼 PlayStati...
2025-10-24 13:11:47
原创 ...
第一次在《资治通鉴》里看到燕昭王派大将秦开去打东胡,我还以为只是一...
2025-10-24 13:06:09
原创 ...
好的,我将以更通俗、易读的方式改写你的文章,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同时...
2025-10-24 13:05:57
原创 ...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勤勉好学、操持国事,...
2025-10-24 13:05:20
原创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后世常被贴上“忘恩负义”“残暴冷酷”的标签,主...
2025-10-24 13:04:44
缺货、溢价、销量暴涨,为何...
10月22日,OPPO Find X9系列迎来首销,根据OPPO ...
2025-10-24 13:01:38
2025杭州留学机构名单排...
一、如何选择杭州留学中介 作为一位从事国际教育规划工作超过12年的...
2025-10-24 12:54:41
原创 ...
随着维斯塔潘在奥斯汀赛道的强势表现,他与领先者的积分差距被大幅缩小...
2025-10-24 12:54:10

热门资讯

北京口碑好的旅行社出游指南:解... 旅行是一场心灵的释放,而在北京,选择一家合适的旅行社,能让这场释放变得更加美妙。今天,就来给大家盘一...
原创 不... 在踏上首尔这片土地之前,我的脑海里全然是韩剧编织的梦幻图景:江南区的摩天大楼在暮色中闪烁,咖啡馆里裹...
整理周边配套齐全的旅游景点,灵... 灵龙谷:周边配套齐全的旅游宝藏地 在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当下,游客对于旅游景点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
香山公园多样活动邀您赏“迟红” 本报讯(记者王斌)今年香山红叶红得有点儿迟。第37届香山红叶节已经拉开帷幕,香山公园彩叶平均变色率却...
浙江启动“剧游”计划:让一部剧... 10月22—23日,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丽水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剧游浙江”影视文旅融合创作对接活...
全球十大主题乐园最新排名出炉:... 全球主题娱乐协会(TEA)刚刚发布的《2024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2024...
秋染山城怡然韵 灵石美景醉人心 森林公园 县城新建西街 静升镇张嵩村 “灵石有爱”景观小品 红崖峡谷景区 翠峰公园 国庆的...
三月游桂林,必打卡的五大景点,... 桂林,这座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三月的桂林...
江格尕波登山哪家口碑好 江格尕波登山哪家口碑好?携旅易游、携游户外等品牌深度解析 攀登江格尕波作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高山探险...
九寨沟年度游客量突破600万大... 截至2025年10月24日,九寨沟景区年度游客接待量突破600万人次大关,累计达602.8万人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