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防城港,很多北方人一脸茫然。说它是广西的海边城市,大多数人也只会点点头,没什么概念。我在大连生活了六十多年,见惯了黄海的浪、冬天的风、码头的腥咸味。从没想到,在中国地图的最西南角,还藏着一座比我想象中还“干净”的海边城市。
今年八月初,我一个人去了防城港。原本只是想找个地方避避暑,图个清净,没料到这一趟下来,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这座城市的看法。
从大连飞到南宁,再换动车去防城港,路上折腾了一天。刚下车那会儿,天色昏黄,空气潮湿,我心里还有些嘀咕:这地方会不会太偏僻?
可出租车开出站没多久,我就觉得不对劲了。车窗外的绿化带宽得离谱,一路上看不到一个烟囱,空气里没有闷人的热浪,反倒有股植物带来的清甜气息。
司机是本地人,操着一口带南方味儿的普通话:“叔,您来得对,咱这边空气好得很。江山半岛那边,负氧离子高着呢,天天洗肺。”
我笑了笑,但心里已经记下了这地方的第一印象:空气,不吹,真干净。
我在江山半岛附近找了家民宿住下。老板是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姓韦,热情得紧,房间干净,窗外就是海。
夜里没开空调,只开了窗,潮湿的风从海那边吹进来,带着咸味和青草味。耳边是海浪拍岸的声音,像老友在低语。
第二天一早,我沿着海边慢慢走。那一段海岸线不长,但很安静,偶尔能看到几个本地大妈穿着拖鞋,在沙滩上捡贝壳。天色微亮,红树林的剪影在晨雾中像一幅水墨画,静得让人不忍说话。
这地方跟大连的海不同,大连的浪带着北方的脾气,咸、冲、硬。而防城港的海,是南方的性格,温润、内敛、不露声色。
民宿小韦劝我:“叔,要不我开车带您转转?去白浪滩看看?”我点头。
白浪滩在江山半岛的另一侧,是个黑沙滩,沙子细腻,颜色发灰黑,踩上去软绵绵的。我当时有点惊讶,问:“这沙子怎么是黑的?”他笑着说:“含矿物质高,对身体好,很多人来这儿泡沙。”
隔天又去了金滩,那是京族三岛之一的沙滩,沙子发黄,阳光照下来真像洒了金粉一样。更特别的是,沙滩后面就是京族的村落,高脚木屋、晒鱼干的竹架、还有穿着特色服饰的老人坐在门前纳鞋底。
这两个沙滩,一个像沉稳的中年人,一个像阳光下的姑娘,各有各的味道。
我最难忘的,是坐船穿过北仑河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那天我一个人报了个当地的小团,坐上小艇,进了“海上森林”。导游是个本地姑娘,操着一口清脆的广西腔:“叔,这红树林是我们这儿的宝贝,能抗风、抗浪,还吸碳排氧,是天然的‘城市肺’。”
船在水道中穿行,两旁是密密的红树根须,像老人的手指,牢牢抓住水土。水里有弹涂鱼跳动,树枝上站着白鹭,像静止的剪纸。
我坐在船头,突然就明白了这城市的一个秘密:它不是靠开发来吸引人,而是靠“保存”。
防城港最大的不动声色,就是把自然留得完整。
后面,我去了东兴市。从城区开车过去不到一个小时,过了北仑河大桥,前面就是越南。
街上走着各种肤色、语言的人,越南小吃摊随处可见。我在路边花十块钱买了一杯滴漏越南咖啡,又加了点炼奶,浓得像锅炉房的煤油,却香得让人舍不得咽下去。
走到口岸边,看到不少本地人提着大包小包往返,卖越南水果、香料、小家电的摊子一溜排开。这里没有“国门”的紧张感,反倒像个大集市,热闹、人情味浓。
我和一个卖春卷的中年男人聊了会儿,他说:“我老婆是越南人,来这儿十几年了。我们这边人习惯了,不分你我。”
这地方最让人动容的,不是边境,而是“边境不边缘”的烟火气。
我特意去了企沙渔港,那里是当地最重要的渔港之一。
下午四点多,渔船陆续靠岸,码头边已经围满了人。新鲜的青蟹、沙虫、石斑鱼在塑料筐里跳着,摊主吆喝声此起彼伏。
我随手买了几只对虾和一篮蚝,拿到旁边的加工摊,简单爆炒。老板娘手脚麻利,三下五除二就端上来。那味儿,我得实话实说,比我在大连吃的还要鲜,肉质紧实,腥味极淡。
最让我惊讶的是价格。这几样加起来不到八十块,放在北方沿海城市,光是两只虾的钱都不止这些。
在这里,海鲜不只是“吃”,更是“活着的一部分”。
防城港还有个特别之处:京族。
这是中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主要就聚居在防城港。那天我到了万尾岛,正巧赶上村里练“哈歌”。
哈歌是他们的传统民谣,一人唱一句,男女对唱,配着独弦琴,节奏悠长,像海浪一波一波拍过来。
还有他们独特的捕鱼方式:高跷捕鱼。渔民踩着高跷在滩涂上行走,用网捕捞,像是海水上的舞者。村里一个老头告诉我:“我们小时候就这么学,脚底下得稳,心里不能慌。”
这些文化,不在教科书里,也不在博物馆里,而是活生生地,在他们的生活里一代代传下来。
回大连前,我在港口边坐了一下午。海风一如既往地轻,天边的云像棉花糖,慢慢飘过去。
我想了很多。
防城港不是那种第一眼就惊艳的城市,它的好,不是靠宣传砸出来的,而是靠一点一滴的真实堆积。
它有北方海滨没有的温润,有南方城市难得的清净,有边境口岸的热闹,也有民族文化的厚重。
我见过太多地方,火了之后就变了味。而防城港,现在还没火透,反倒是它最大的幸运。
不吹不黑,防城港,确实比网上评价的还要好。
这不是一句夸张的宣传语,是一个老大连人的肺腑之言。等冬天到了,我可能还会再来。到那时候,泡碗越南咖啡,听听哈歌,看看海,就够了。
上一篇:湖州:绿水青山 世界“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