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景观不景区,无文化不文旅”,这句话是旅游业成功的核心密码。因为景观是景区的基础,是吸引游客的直观要素,而文化是文旅业的灵魂,赋予了独特的魅力与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持久、爆火!
景观是景区的 “脸面”,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桂林 “甲天下” 的山水,没有黄山奇绝的奇松怪石,没有九寨沟五彩斑斓的海子,这些地方如何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景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或人文建筑,为景区搭建起最直观的吸引力框架。
它们凭借着景观形态,让游客产生了 “身未动,心已远” 的向往,对于游客而言,抵达景区的第一感受,往往来自于对景观的直观体验。景区如果没有这些优质的景观的支撑,即便有再多宣传,也不能吸引游客驻足,也就谈不上后续的文旅发展。
但,如果只是仅有景观,也只是能满足游客 “到此一游” 的浅层需求,真正能让文旅业突破 “门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是文化的深度赋能。“无文化不文旅”,这句话也说明了文化在文旅产业中的灵魂地位。
文化让众多景观不再是冰冷的景物,而是承载着历史记忆、民俗风情与精神内涵的生命体。
就像西安的兵马俑,若仅仅将其视为排列整齐的陶俑,游客看到的不过是一堆雕塑;但当了解到它们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背后蕴含着秦代的军事制度、工艺水平与帝王思想时,这些陶俑便瞬间拥有了厚重的历史分量,游客的体验也从 “看风景” 升级为 “品文化”。
还有南宁之夜通过全国各地搭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以“一街一品、一店一品、一店一色、网红街区、爆款产品”为中心进行街区整体商业结构打造,将商铺、商户、商品也都变成了“沉浸式文化展示”的吸引物。
南宁之夜涵盖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观光等多种业态,形成了完整的夜间消费产业链。且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美陈和景观打卡点,让游客在光影与艺术的交织中感受到无限惊喜。
特色文化产品和丰富的美食选择,不仅促进街区二次销售,也让游客在品味地道美味的同时,深深感受到文化魅力。
更可贵的是南宁之夜是锦上添花文旅集团历时 36 天打造而成,其采用“轻资产不夜城”模式,规划巧妙,空间实现了利用高效,是一条极具吸引力的“夜游长廊”。
所以,在文旅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既要梳理本地的历史文脉、民俗风情,将其转化为可体验、可感知的文旅产品,也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通过数字技术、沉浸式体验等手段,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游客的需求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