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旁的Marineland乐园宣布正式关闭,这一决定让园区内的30头白鲸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曾经繁荣一时的Marineland,如今的命运却显得异常凄凉。
2018年,Marineland依旧热闹非凡,白鲸表演每天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3到4场表演,观众席座无虚席,乐园的收入也主要来自这些表演。然而,随着2019年《终止圈养鲸豚法案》的实施,乐园无法再繁殖白鲸,收入逐渐减少。再加上动物保护组织揭露园内水质不达标、鲸鱼出现不正常行为,这使得游客大量流失。即便如此,Marineland依然试图维持运营,甚至为了保持这些白鲸的生命,向加拿大政府求助,却被政府坚决拒绝。
自2023年疫情以来,Marineland面临严峻的经济困境。高昂的运营成本每月超过200万加元,包括饵料、水质管理和兽医费用。尽管园区出售了大部分游乐设施,但仍无法填补这笔缺口。最终,园方决定在2025年夏天彻底关停,剩下的30头白鲸成为了无法逃避的困境。
随着乐园的关闭,Marineland曾尝试求助,向加拿大政府申请资金援助,但被渔业部长乔安妮·汤普森驳回。汤普森表示,这些乐园长期依靠圈养动物盈利,如今却要求政府出资,这不仅不合适,也没有法律依据。而在寻求其他救助方式时,Marineland找到了中国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愿意接手这些白鲸。然而,这一提议同样遭到汤普森的拒绝。她的理由是,这些白鲸若继续圈养并用于表演,违背了她的良心。
这一系列拒绝显得极其荒谬,因为全球能够同时接收30头白鲸的机构并不多。中国长隆海洋王国拥有经验丰富的饲养团队和适合白鲸栖息的开阔水域,显然是这些白鲸最合适的去处。然而,汤普森却选择了拒绝,不仅因为其声称对白鲸的关爱,也因为她的做法充满矛盾——2019年,加拿大政府曾批准向美国出口5头白鲸用于“科研”,这一做法几乎等同于送白鲸“去死”。
另外,尝试将这些白鲸放归大海的计划也无法实施。科学家表示,圈养超过五年的鲸类动物失去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它们几乎没有自主觅食的能力,甚至可能对野外的食物产生兴趣缺失。将这些白鲸放入大海,无异于把它们送向死亡。
而更让人沮丧的是,建设一个适合这些白鲸的半野生庇护所也无望。这个庇护所需要庞大的资金和长期的维护管理,而Marineland的资金早已捉襟见肘,难以承担如此巨大的投入。
Marineland的困境并非个例,全球范围内,许多海洋乐园面临着转型和动物安置的难题。法国、美国等地也有类似问题,但最终由于政策缺失和资金匮乏,很多动物依然无处安放。加之全球已有多个国家立法禁止圈养鲸豚用于娱乐,但许多国家的“禁养不救助”政策,导致了现存鲸豚的悲惨命运。
10月7日,Marineland给加拿大政府设下了最后期限,要求政府做出决策,否则剩余的白鲸将面临集体安乐死。尽管园方的请求被拒绝,但它们依然坚持将白鲸置于最严峻的境地,迫使政府作出反应。然而,政府依旧没有出资帮助,甚至阻止了白鲸的出口,造成这些生命的命运更加堪忧。
如今,Marineland乐园内的白鲸,已不再是曾经舞动的明星,它们在这片被遗弃的水池里,等待着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它们本应自由地在北极的海洋中畅游,但如今却成了政策斗争的牺牲品。那些被困在池中的白鲸,依然在无尽等待着可能的救援,然而真正的救赎是否会到来,依然无法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