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给新经济新服务
引领假日文旅消费创新高
国庆中秋假日,全省文旅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火热开启3800余场“金秋国庆文旅消费月”活动,精心推出游历山河、观演赏剧、文化体验等新场景新产品,吸引八方游客畅游江淮大地,感受“皖美如画”的独特魅力。
全省接待游客、旅游花费按可比口径,分别增长5.4%、5.2%,接待规模和旅游花费均创历史新高,游客满意度达95.7%。假日期间,入境旅游较快增长,合肥、黄山口岸入境旅客同比分别增长7%、33.6%。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61.9万人次,门票收入3亿元,其中,5A级景区接待278.8万人次,门票收入1.5亿元。
01
新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01
家国情怀氛围浓
>>>
围绕“祖国庆生”“中秋团圆”等主题,各地精心组织红色地标打卡、红歌快闪、赏灯游园等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图源:中国黄山
大批游客在黄山之巅同唱《我的中国心》、在桐城六尺巷感悟谦和礼让的家风。
图源:桐城六尺巷景区
全省红色旅游接待196.3万人次,同比增长5.1%。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通过“光影沉浸叙事”,再现突破江防、巢湖练兵等重点场景,接待游客6.3万人次。
图源:安徽新闻联播
全省博物馆推出150多个精品展,安徽博物院《金耀九州——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文明印记》上榜中博热搜榜全国第5位,累计接待游客15.3万人次,带动文创销售额增长30%。
图源:安徽博物院
池州平天湖“中秋团圆赏月会”、寿县古城“千灯祈福秀”等吸引游客竞相参与,分别接待15.8万、16.5万人次。
图源:淮南文旅
02
休闲度假受青睐
>>>
全省重点监测的26家旅游度假区接待395.6万人次。
铜陵永泉小镇为游客提供“无忧度假”“有趣游戏”系列服务产品,接待游客20.2万人次、门票收入99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7%、18.7%。
图源:魅力义安
犁桥水镇从黄梅戏演出到马头墙上数字光影展现,再到传承千年的打铁花表演,让游客赞叹“就像是真的走进了千年铜都的梦里”,接待17.4万人次。
图源:铜陵犁桥水镇景区
一批松弛感拉满的安徽“宝藏小城”和“皖美乡村”成为热门选择,乡村旅游接待3113.6万人次,同比增长5.5%,接待量占全省的51.1%。重点观测的100家“皖美民宿”接待游客6.4万人次,同比增长7%。
图源:黄山区发布
皖南川藏线、皖浙天路等旅游风景道吸引大量游客打卡,新兴的淮北“龙脊天路”凭借独特的山地景观、榴园风光,吸引游客33万人次,市外游客约占2/3,沿线50家地锅鸡饭店销售330余万元。
皖浙天路航拍 图源:宣城发布
03
文商旅体消费热
>>>
各地通过场景重构、业态创新和资源共享,打造多元融合消费新空间。
淮北夔牛天街文商旅综合体引入NPC巡游互动,打造“盘古创世、女娲补天”等四大神话体验场景,吸引游客6.1万人次,市外游客占48.7%,带动周边商业出租率提升30%。
图源:乐游淮北
焕新开放的芜湖中山路步行街以“街区+盒子+公园”新形态与“湖街一体”景观,融合长江文化艺术周、国风市集、非遗展等,引流超100万人次。
图源:乐享镜湖
马鞍山全国网球青年团体锦标赛、宿州苏皖篮球争霸赛、蚌埠全省公开水域游泳赛等赛事精彩纷呈,体育竞技与城市美景、消费场景有机融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别样的节日体验。
图源:ROGT网球赛事
04
演艺市场反响好
>>>
精品剧目展演、乡村音乐会、实景演出蓬勃展开。
“百戏入皖·星耀合肥”6场演出6200多张票早早售罄。
摄影:郭如琦
安庆黄梅戏展演周推出18台大戏,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看戏,集贤时空文创园接待游客12万人次,带动周边文旅消费约3000万元。
图源: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
阜阳斑马音乐节、马鞍山葫芦果音乐节等6场大型演出吸引14.3万人次,江苏、浙江、河南等省外游客占比41.4%,票房收入6869.7万元。
图源:文旅中国
图源:马鞍山文旅
石台牯牛降景区《天降仙缘》、曹操地下运兵道景区《消失的曹操》《魏王的宴》等沉浸式演出,带动景区分别接待游客15.4万、3.1万人次。
图源:安徽新闻联播
图源:畅游亳州
05
特色美食引客来
>>>
“超级皖”系列活动火爆出圈,让游客开启舌尖上的“皖美之旅”,相关内容网络传播量近100亿次。
阜阳罍街举办“超级皖”美食争霸赛城市踢馆赛,打造“商业+非遗+表演+餐饮”多元业态融合模式,单日客流量超5万人次,同比增长180%,带动街区综合消费翻番。
图源:阜阳旅游
合肥磨滩、半汤老街美食嘉年华活动火热,53万游客一站式解锁108道“超级皖”赛事同款美食,带动景区收入642万元。
图源:磨滩旅游度假区
徽州区岩寺老街开启徽州传统“八碗八”宴席,从“吃味道”到“吃文化”,游客感慨“这才是真正‘懂’徽州的旅行方式”。
图源:岩寺老街
06
赏秋晒秋频出圈
>>>
多彩晒秋、秘境秋色等景观给游客带来视觉盛宴。
11万游客在“天上水街”黄山灵山村、“千年丹桂万亩竹海”芜湖板石岭探寻古村落的诗意与烟火气,尽赏秋收盛景。
图源:徽州发布
图源:南陵发布
休宁县岩脚村村民用五谷杂粮拼出吉祥图案,构成绚丽多彩的丰收画卷,接待游客5.5万人次,同比增长19.2%。
在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西递,一条由玉米堆砌而成的50米长巨龙蜿蜒于牌楼旁,五彩的晒秋景观与鳞次栉比的徽派建筑相辉映,吸引8.6万游客打卡,同比增长7.9%,成为X(推特)、Facebook(脸书)等国外社交媒体平台“顶流”,播放量超过83.5万次。
图源:黟县徽黄旅游集团
02
新经济拓展文旅消费新空间
01
票根经济成为新潮流
>>>
全省各地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模式,以票根为纽带,叠加优惠福利近亿元,“小票根”撬动“大消费”。
“百戏入皖”的一张戏票便是开启皖山皖水的“钥匙”,观众凭票可免费游览40余家景区并享受食宿优惠。
图源:小红书用户
在“黄山小住”官方平台,游客可用机票、高铁票等票根,享受“吃住行游购娱”全场景优惠,带动屯溪河街等街区各类业态收入增长50%以上。
六安金安区以高铁票兑换景区权益,单日最高吸引游客17.8万人次,带动综合收入1.3亿元。
02
诗词经济引领新风尚
>>>
各地整合诗词地标资源,融合科技、民俗、研学等元素,让“跟着诗词游安徽”成为假日新潮流。
滁州琅琊山、宣城敬亭山推出诗词剧本游、国风市集等业态,实现诗词文化与消费融合,带动门票收入分别增长7.3%、11.6%。
图源:琅琊山
图源:敬亭山旅游
马鞍山采石矶开展AR诗词互动等活动,接待游客7.3万人次,同比增长2.3%。
芜湖天门山景区举办“天门山杯”诗词大会,4万游客通过飞花令大赛、汉服游园会、书画写生、文创互动等活动,邂逅李白笔下的《望天门山》。
图源: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03
夜间经济彰显新活力
>>>
特色灯会、光影秀、沉浸夜游等扮靓夜色经济,带来全域全时消费新体验。
合肥骆岗公园融合科技与艺术打造“极光梦幻之夜”,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图源:合肥骆岗公园
颍上管仲老街光影码头与花船巡游,吸引游客14.2万人次、营收682万元。
图源:安徽管子文旅集团
马鞍山长江不夜城举办花车巡游、民俗篝火晚会等活动,接待游客12万人次。
图源:马鞍山长江不夜城
重点监测的10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接待288.5万人次,同比增长8.4%。
04
体验经济兴起新热潮
>>>
“景区+剧本杀”玩法爆火,包公园《清风奇探》等沉浸式剧本游带动客流同比增长43.5%。
图源:合肥包公园
池州金山村“丰收季・猫村奇遇记”启幕,萌猫+稻浪吸引2.5万游客感受治愈系田园。
图源:宝地贵池
六安西茶谷“岸香·抺么茶”村咖让茶园变成打卡“片场”,累计销售约7000杯,周边民宿、茶叶等消费增长55%。
图源:岸香集团
宁国青龙湾飞行露营地、芜湖弋江区航空体验基地、六安大别山航空飞行营地等,以“云端视角”持续点燃文旅消费热情。
图源:青龙湾通用机场
03
新服务解锁文旅消费新体验
01
“宠客”服务持续升级
>>>
全省4.2万名志愿者参与“人人都是迎客松”行动。
各地创新推出智慧停车、空间共享、宠客驿站、暖心食堂等举措,积极提供“全链条覆盖、人性化渗透、数字化加持”的“宠客”服务。
阜阳市培育满意“阜”务新标杆、六安市打造“极致服务看六安”、池州市深化“来池州 睡个好觉”等品牌服务。
图源:安徽日报
黟县通过建立旅游纠纷先行赔付机制、上线“全域旅游智慧地图”等,全面升级“五心”文旅服务体系。假日期间,全省游客满意度达95.7%。
图源:黟县文旅
02
“先游后付”备受欢迎
>>>
黄山市在200多家酒店和50多家景区,创新推出零元预定“信用游”服务,尤其受到年轻消费群体欢迎,“先游后付”新模式支付的旅游订单超过30万单。
央视关注安徽黄山:“信用游”解锁假期文旅服务“新姿势”
从齐云山等景区线上销售数据看,青年客群比例由20%提升到45%,同时刺激了景区的二次消费和复购率。游客点赞“先游玩,再结账,省心又安心”。
中央媒体90余次报道安徽文旅繁荣景象。央视《新闻联播》等报道怀宁惠民演出丰富文化生活、宁国稻田音乐会、芜湖西河古镇巧手迎佳节活动、三河古镇沉浸式“剧本游”、安庆古街灯会、石台入境游等。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报道安徽金秋国庆消费月活动、国家级非遗“肥东洋蛇灯”舞动包公故里、滁州“农歌+村歌”盛会火爆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