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慕容素衣
主播:李崧溶
故宫,天气炎热,人心浮躁,游人都有些不耐烦。在历代后妃像的展览上,导游正在讲解,一个游客忽然大声说道:“一点都不好看。”
一片哄笑,我也不禁哑然失笑。说实话,还真的不是一个人有此看法,我妈前几年报了个老年团去北京,回来后发表感言:“除了屋子,还是屋子,有啥看头?”
故宫真的完全不值得一去吗? 稍微具备一点历史知识,对古代建筑和文物有点兴趣的人,可能都不会这么想。
我有个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是历史爱好者,对故宫简直是百去不厌。看上去都差不多的房子,在她眼里千姿百态,每一间背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上次我去故宫时,人最多的就是寿康宫,因为这是历史上的熹妃住过的地方。许多人对这个地方尤其感兴趣。我到了故宫,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书读少了,若能够对建筑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想必此行会收获更多。
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书到玩时也恨少。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旅途太乏味,风景太单调,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书读少了,看不到风景中蕴含的意味。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看来, 有了万卷书的学养后,才能更好地行万里路。如今出来旅游的人,不计其数,如果不懂美术史、建筑史及音乐史,到底要看什么呢?从书中获取的知识可以让风景增色。
有次和老公一起去苏州玩,在他看来,所有的园林都大同小异,实在没有必要一去再去。他觉得拙政园就是个大花园,这边有一个亭子,那边又有一个,看多了就审美疲劳了。
他不太理解,为何一扇窗、一处题词都能让我激动不已。可对我来说,这里可是传说中的大观园的蓝本,见到“秫香馆”,便会想起李纨所住的“稻香村”;见到“花溆”,便会想起“蓼汀花溆”;见到“留听阁”,便会想起林妹妹最爱的义山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大观园到底是不是以此为原型还不可证,但可以证实的是,这可是张充和住过的地方,她还在溪上的兰舟里唱过曲呢。
从书中获取的知识甚至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这一点杨绛的一篇文章中说得很好,有次她和钱穆一同北上,路过一片绵延起伏的大土墩子,她叹着气说:“这段路最乏味了。”钱穆却说:“这是古战场。”他还兴致勃勃地告诉她,哪里可以安营,哪里可以冲杀,经他这么一解说,杨绛顿时觉得,历史给地理染上了颜色,眼前的景顿时生动起来了。
陪你·成长
读书不是旅行的附加项
而是解锁风景的钥匙
编 辑|大 千
责 编丨肖 雅
审 核丨程 远
值班编委丨董俊杰
作 者|慕容素衣
主 播|李崧溶
制 作|青年文摘杂志社
栏目编委|许文立 孙小千
栏目编委|付 江 闫 晗
来 源|《青年文摘(彩版)》2025年第12期
图片来源|摄图网,AI辅助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