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法律指南
开心度假,守法先行!
这份“法律锦囊”请收好~
国庆中秋长假将至,无论是计划一场“诗和远方”的旅行,还是准备“宅家”享受悠闲,或是与亲友欢聚一堂,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能让您的假期更加安心、舒心。《小布说法》第六十八期 针对假期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为您送上一份实用的假期法律指南,助您避开法律“雷区”,平安快乐度佳节。
一、 出行篇:
旅游合同需看清,行程有变懂维权
核心风险点:遇到“不可抗力”,航班/火车延误取消、旅行社擅自变更行程,造成损失谁来承担。
遇到“不可抗力”,我是受害者,难道损失全由我承担?
遇到真正的不可抗力因素,因此增加的食宿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增加的返程费用,由旅行社与旅游者分担。
法条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第六十七条 因不可抗力或者旅行社、履行辅助人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仍不能避免的事件,影响旅游行程的,按照下列情形处理:
(一)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旅行社和旅游者均可以解除合同。合同不能完全履行的,旅行社经向旅游者作出说明,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变更合同;旅游者不同意变更的,可以解除合同。
(二)合同解除的,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已向地接社或者履行辅助人支付且不可退还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合同变更的,因此增加的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减少的费用退还旅游者。
(三)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旅行社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因此支出的费用,由旅行社与旅游者分担。
(四)造成旅游者滞留的,旅行社应当采取相应的安置措施。因此增加的食宿费用,由旅游者承担;增加的返程费用,由旅行社与旅游者分担。
1. 合同是根本: 签订旅游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行程安排、住宿标准、费用包含、违约责任等条款,特别是关于取消行程的扣费标准。
2. 证据是关键: 保留好合同、付款凭证、行程单以及与旅行社沟通的聊天记录、邮件等。如遇航班延误,请索要航空公司出具的《航班延误证明》。
3. 理性维权: 若发生纠纷,首先与旅行社协商;协商不成,可向旅游主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必要时,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避免采取过激行为(如霸机、毁坏财物)使自己从有理变无理。
二、 交通篇: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核心风险点: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醉酒驾驶、“路怒症”引发冲突、轻微交通事故处理不当。
什么情况下属于疲劳驾驶?
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就是疲劳驾驶。
怎样区分酒驾、醉驾、危险驾驶罪?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就是酒驾,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则可能构成醉驾。
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或者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
法条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1.遵守交规,安全出行: 国庆中秋假期是出游高峰期,切记“安全最重要”,杜绝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醉酒驾驶,切勿心存侥幸。
2. 遇事故,先冷静: 发生轻微剐蹭,应先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后放置警示牌,对现场拍照取证,然后迅速将车移至安全地带协商或报警处理,避免二次事故。
3. 克制“路怒”: 遇到堵车或他人不文明驾驶行为,保持平和心态。争吵、斗气车甚至肢体冲突,轻则违反治安管理,重则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得不偿失。
三、 消费篇:
明明白白消费,依法依规维权
核心风险点: 购物买到问题食品、出去旅游买伴手礼买到假货。
买到过期和包装上没有生产日期、存在安全风险的食品,我该怎么维权?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付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
出来旅游买到假的伴手礼,遭受欺诈,我该怎么办?
若商家销售伴手礼时存在欺诈行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一赔三”,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
法条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四十八条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五条第一款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1. 保全证据。请立即对问题商品进行多角度拍照、录像,清晰展示食品的变质、过期现象或伴手礼的假冒特征。务必保留好购物凭证(发票、收据、支付记录)、商品原物及完整包装。
2. 明确诉求,知晓惩罚性赔偿。根据相关法律,您有权主张惩罚性赔偿。若食品经证实不符合安全标准,可依据《食品安全法》主张“退一赔十”。若商家销售伴手礼时存在欺诈行为(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一赔三”。在与商家沟通或诉讼中,应明确提出此项法定权利。
四、 聚会篇:
饮酒助兴须有度,劝酒出事需担责
核心风险点:共同饮酒后同伴发生人身伤亡(如醉酒驾车出事、酒精中毒、意外摔倒等),组织者、同饮者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共同饮酒后同伴发生人身伤亡,只要我参加聚会就一定要担责吗?
朋友间聚会饮酒属善意的正常社会交往,对于在聚会饮酒后意外死亡的后果,组织、参与聚会的人员只有在存在与该后果相关过错的情况下,才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哪种情况属于与该后果有相关过错?
参加宴请中如果饮酒出事,有4种情况共同饮酒人需承担法律责任:1.强迫性劝他人饮酒的行为。2.明知对方不能喝,仍劝酒。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回家。4.好友酒后驾车,但未劝阻。
法条衔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规定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1. 不强劝,不激将: 作为酒局组织者或参与者,切勿强行劝酒、逼酒、赌酒。对于不胜酒力或有身体不适的亲友,应主动劝阻其饮酒。
2. 尽到安全护送义务: 对于已醉酒者,应将其安全送回家中交予家人照顾。若其要自行驾车,必须坚决制止。
3. 责任边界要清晰: 共同饮酒人之间负有相互关照、提醒、劝阻和扶助的安全保障义务。若因未尽到上述义务导致同伴伤亡,需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是保障社会秩序的基石
也是守护我们每个人
幸福生活的铠甲
知法、懂法、守法
不仅能让我们
在权益受损时依法维权
更能让我们主动规避风险
享受真正的轻松与快乐
祝大家度过一个平安、祥和、
愉快的国庆中秋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