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虽然欧美国家尚未批准中国大飞机的适航认证,但来自非洲的消息却令人振奋。根据9月28日路透社的报道,尼日利亚民航局局长克里斯·奥纳·纳古莫在国际民航组织大会期间表示,考虑到尼日利亚航空业对新飞机的需求以及中尼关系的提升,他们正在考虑启动对中国C919飞机的适航认证程序。
此前,尼日利亚航空部长哈迪·斯瑞卡也公开表示,愿意让尼日利亚成为中国商飞进入非洲市场的基地。当地航空公司NG Eagle也明确表示,如果C919获得认证并能提供相应的维修和培训支持,他们有意引进这款飞机。
C919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22年9月,C919成功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标志着中国在自主研发世界一流大飞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C919的性能与空客A320Neo和波音737Max相当,虽然其具体价格未公开,但业内普遍认为,C919的价格相较于欧美同级别飞机更具竞争力,目标是打破西方航空巨头的市场垄断。
然而,C919目前尚未获得欧美监管机构的认证,这成为其国际化的最大障碍。特别是今年5月,美国商务部曾暂停向中国商飞出口C919使用的LEAP-1C发动机及相关技术,理由是担心可能的逆向工程。虽然这一禁令在7月3日被解除,出口恢复正常,但这也让中国商飞更加重视国际市场的认证问题。
尽管如此,尼日利亚的积极表态无疑为C919的国际化道路带来了新的希望。民航专家认为,即便欧美未能认证,只要其他国家认可中国民航局的审定结果,C919仍然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运营。
目前,C919的首要任务并非急于出口,因为中国国内对同级别飞机的需求巨大。国内市场需要更新的3200多架飞机,商飞在满足这些订单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压力,提升生产能力比开拓国际市场更为紧迫。截至2025年5月,商飞已交付18架C919,累计运营时间达到2.8万小时,载客157万人次。今年,东航首架C919已经投入商业运营,且自2025年1月1日起,C919开始执飞上海虹桥至香港的航线,这是它的第一条国际航线。今年,C919还参加了新加坡航展,并在东南亚多个国家进行飞行演示,逐步在海外市场展示其存在感。
C919已获得多个国家的适航认证,包括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等。然而,欧洲的情况较为复杂。欧盟航空安全局局长曾表示,C919可能无法在2025年内获得欧洲认证,估计需要三到六年时间才能完成相关审查。不过,他也表示,中国在设计、零部件验证和试飞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双方早在四年前就开始了合作。
尼日利亚的动作格外值得关注。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若尼日利亚启动C919的适航认证,并最终引进这款飞机,将对C919在非洲市场的推广起到重要示范作用。非洲航空市场正在快速发展,对于性价比高、维护成本低的客机需求很大,而C919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当然,适航认证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涉及严格的技术审查和试飞验证,这一流程可能会持续数年。目前,尼日利亚仅表示“正在考虑”,但要走到实际落地,还需要完成多个环节。此外,C919要在非洲市场站稳脚跟,除了适航认证外,还需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和维修培训体系,这些都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
在全球民航市场中,空客和波音长期主导大型客机市场,其市场份额超过90%。要打破这一格局,商飞的道路必然充满挑战。欧美国家在适航认证方面的拖延,实际上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航空产业。然而,业内人士认为,随着C919运营数据的积累、可靠性提升,加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中国民航局的审定标准,C919的国际化之路将越走越宽。
尼日利亚的表态,至少显示出C919在技术和商业层面的吸引力正在逐渐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这对中国民航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接下来,商飞需要在产能、服务和本地化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才能真正抓住非洲市场这块潜力巨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