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清晨,峨眉山金顶,朝阳从云海中冒出头来,给早已守候在此的游客送来惊喜。此时,同在金顶的杨俊杰却无心欣赏风光,他是峨眉山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值班期间,他要定期巡视设备运行情况,还要及时发布云海、日出预报,为游客提供准确的出行参考。
10月1日7时20分,杨俊杰走向观测场,开始上午的首次设备巡视。观测场内,晨雾刚刚散去,杨俊杰仔细检查着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数据采集准确无误。
10月1日,杨俊杰对自动气象站采集器进行巡检。 摄影:张黎霞
气温9.1℃,西南风4.5米/秒,相对湿度100%……记录下各项数据,杨俊杰回到电脑前,在8时整准时发出当天第一份天气实况通报——“今日云海概率>60%;明日日出概率<40%,明日日出时间6时58分”。
这是杨俊杰工作的第五年,“数据采集必须准确,传输必须及时”这一准则,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从站长王会兵身上,杨俊杰深刻体会到这一准则的“分量”。在2003年自动化以前,所有数据都需要人工观测,而这里的海拔高度恰好处于积雨云中部的强电荷区,1997年,王会兵在雷雨天外出观测,响雷在头顶炸开,他的耳朵嗡嗡作响,过了半小时才恢复过来。
“现在气象观测实现了自动化,风里来雨里去的情况更少了,但设备维护以及数据处理,仍然不能有一丝疏忽。”王会兵说。
为此,在这3079米的海拔高度上,一代又一代气象人用坚守传承着这份信念。即将到来的中秋节,杨俊杰将在金顶度过。虽然无法与家人共赏一轮圆月,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让游客的赏月之旅更加圆满。
今年国庆中秋期间,峨眉山气象站的工作人员还多了一向任务:以往,他们通过一份份气象预报“隔空”为游客们服务;这一次,他们将面对面为游客提供更有温度的气象信息——
10月1日13时,在游客登山观景的高峰时段,站长王会兵、副站长黄郑雯等推着茶饮车出现在观景平台,开展“暖心茶”服务。与此同时,他们还耐心解答着游客的各种疑问。从天气状况到游览建议,他们都一一回应。
10月1日,峨眉山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在观测场外开展国庆节暖心服务。 摄影:毛德海
下午气温回升,正是观赏云海的最佳时段。黄郑雯向游客科普云海形成的气象条件,并从气象的角度,为游客的观光旅游提出建议。“看到游客因为我们的服务而露出满意的笑容,就是我们坚守的最大动力。”黄郑雯说。
天色渐暗,游客陆续离开,在气象站内,气象工作者继续守望着这片天空,整理着观测数据。“时代在变,但改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我们气象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将用精准的观测和暖心的服务守护游客出行安全,在高山之巅,用专业和热情续写新时代的气象故事。”王会兵说。
作者:倪勇 吴冰清 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