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黄浦江上的复兴岛,正在解锁双重未来。9月30日,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它以“量子城市 复兴未来”为主题,集中呈现上海正在推进的量子城市未来图景。备受关注的复兴岛规划蓝图也在此次活动中正式亮相。
复兴岛船台公园正式开放
主展区复兴岛分为室内和室外两大展区。伴随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开幕,室外展区船台公园正式揭开面纱,其所在地前身是中国工业史上的传奇大厂——中华造船厂厂区。蓝橙相间的巨型塔吊、超大尺度造船船台和高桩码头极具辨识度,成为船台公园的景观符号,唤醒复兴岛的工业基因。
室外展区的猫咪气膜艺术装置
工业遗存、绿地、滨水岸线都变成了秀场。巨型塔吊旁的绿地上出现了一只巨型猫咪气膜,高约10米。这是艺术家Tango的作品《猫的叠加态》,猫咪抬头仰望塔吊,手握遥控器,仿佛在指挥塔吊钓鱼,形成了一种互动。到了夜晚,塔吊又有另一幅模样,在动态光影和多媒体技术辅助之下,硬朗的骨架变成飞鸟的灵动形态,仿佛在讲述一个重型机械“振翅欲飞”的蜕变过程。“借助灯光,失去使用功能的大型工业装置也可以变成一个大型公共艺术装置。”数字艺术家王之纲说。
作品《重生》
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船体加工车间被改造为复兴云厅,用数字模型、智能感知、智慧治理等方式,展现量子城市的未来图景。现场观众还可以沉浸式体验上海老街巷中的Citywalk,只要戴上VR眼镜,就可以畅游虚拟世界,碰到特定点位还可以变换场景。“这一套系统已经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应用,通过高保真数字场景还原的沉浸式体验,让平面设计变得立体起来,便于业主和市民理解,更有效地收集意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人因实验室工作人员刘倚帆说。
观众体验互动装置
2024年12月13日“复兴岛空间智能创新实验基地建设”正式启动,作为全域试点区的复兴岛正在蜕变,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赋能城市运行,在城市治理中实现实时感知、全局研判与高效协同。目前,复兴岛已经部署500个智能感知终端、空间计算机及边缘智算设备。
复兴岛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
作为黄浦江上唯一的江心岛,复兴岛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随着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开发开放向两端延伸,复兴岛的焕新计划受到了市民的关注。9月24日,《上海市黄浦江滨江中北段专项规划》草案公示,身处规划范围内的复兴岛,其未来发展蓝图也随之浮出水面。
杨浦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成元一表示,复兴岛紧扣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与黄浦江两岸整体开发战略,明确“数字智能岛、设计艺术岛、人民城市岛”三大功能定位,逐步构建未来城市实验区与创新创业集聚区。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现场同步展示了复兴岛的未来蓝图,将整体打造为国际创新创业集聚区,划定为综合发展区,充分利用岛屿地理优势、工业遗存和生态资源,整体谋划远期发展定位和近期利用方式,建设成为未来城市实验区、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区、空间智能创新先行区。岛上约30万平方米工业厂房将改造为低成本创新创业空间,以艺术为触媒吸引年轻人才集聚。
《上海市黄浦江滨江中北段专项规划》区域图
针对复兴岛空间“快创新、低成本、开发式、多元化和超活力、自生长”的特点,集中探索复兴岛战略空间有机更新和科创策源功能耦合共生模式,因地制宜推动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招募国际顶尖的产业孵化主体进场运营,植入适宜创新创业的多元复合功能,引入大型公共文化、演艺、体育等活动功能。
在功能组团概念设计上,打造不同类型的功能节点,如飞鸟洲、星空台、复兴堂、创业坊、复兴时刻十二驿站等。
飞鸟洲依托复兴岛优质的滨水空间环境,打造环岛生态活力,水岸布局连续贯通的慢行空间网络,岛北建设生态“鸟岛”。
复兴堂保留原有三栋大尺度厂房的建筑形制,重塑兼具工业记忆与现代功能,提供高端会议和服务,形成新旧交融的空间特色。
星空台结合大型船台开放空间建设,打造集生态景观与公共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节点,引入大型音乐节、体育赛事、艺术市集等年轻人群和创业人群喜闻乐见的公共活动。
创业坊的水上集市将云集美食节、花卉节、咖啡节等时尚主题活动,设置各类驿站餐饮,为集市提供完善的服务配套。
复兴时刻十二驿站结合环岛公共空间,设置12处服务驿站,间隔约500米。驿站沿三道布局,并与防汛墙结合建设,功能上满足卫生间、饮水设施、活动空间等需求。屋顶考虑设置上人平台,满足游客眺望观景需求。
原标题:《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启幕,主展区复兴岛规划浮出水面》
栏目主编:陈玺撼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戚颖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