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草原的清晨,牧民达娃总会用木碗拌一碗糌粑。这道起源于吐蕃时期的主食,以炒熟的青稞磨粉制成,是藏族饮食的核心,更是适应高原气候的智慧结晶。在西藏,糌粑不仅是食物,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糌粑的制作藏着高原智慧。青稞需在铁板上炒熟,避免糊味,再用石磨磨成细粉,保留颗粒感更佳。食用时取适量糌粑粉,加入酥油茶、奶渣或白糖,用手指顺时针搅拌,揉成紧实的团状即可。牧民放牧时随身携带,饿了便捏食两颗,方便快捷又能补充能量。
它与酥油茶是天生一对。酥油茶由砖茶熬汁,加入酥油、盐巴用茶筒搅打而成,驱寒保暖,与糌粑同食既能解腻,又能平衡营养。节庆时,糌粑还会被制成各种形状,搭配青稞酒招待客人,体现藏族人的热情好客。老人常说,糌粑养育了高原儿女,每一口都带着土地的馈赠。
从吐蕃时期到今日草原,糌粑在石磨转动间延续千年。它见证了藏族的迁徙与繁衍,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每一口质朴青稞香里,都是高原儿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上一篇:粉点传奇:粤桂街头的平民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