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消费者为节约旅行开支,选择将出境游的酒店、机票、景区门票预订,转向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上的“低价代订”服务。然而,这些标注“比官网低50%”“内部渠道直订”的服务看似更有性价比,实则暗藏多重合规隐患,目前已出现多起游客因订单无效无法入住、登机的纠纷案例。这些失效订单究竟源自何种违规操作?消费者维权时又会遭遇哪些具体阻碍?法治网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向酒店核实是假订单,退款被索要700元
法治网记者注意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包含“闲鱼代订”的投诉达300余条。有网友投诉在闲鱼代订酒店,发现商家支付超1000美元,自己仅付3000元人民币,存在盗刷信用卡嫌疑,且商家拒绝退款。还有网友购买代订门票,商家未按时出票,后续入场遭拒,沟通时商家甚至辱骂他人。
“现在想起来还是后怕,在闲鱼找代订酒店,差点被坑得既没地方住又亏钱。”在接受法治网记者采访时,前不久在闲鱼遭遇酒店代订陷阱的王女士(化名)回忆称,她通过闲鱼某卖家预订境外酒店后,卖家发送了一份酒店预订单据,王女士对订单真实性存疑,随即通过邮件联系酒店核查。经酒店反馈,其系统中未查询到与王女士相关的预订信息,卖家才承认订单有误。
次日新订单发来后,王女士从截图细节中发现疑点,卖家的付款金额高于自己实际支付金额,且订单附带“提前一天免费取消”条款。王女士立刻咨询自己从事酒店行业的朋友,其朋友指出,Booking(全球知名在线旅游预订平台)上这种存在明显价差的订单,大概率源自信用卡盗刷。随后王女士找卖家索要酒店确认单、预订PIN码(用于在酒店前台核验身份、确认订单),卖家却以“防止买家取消”为由拒绝。
为推进退款,王女士主动提出支付300元作为手续费,不料卖家反而“得寸进尺”,提出700元的高额费用要求。面对卖家的强硬态度,无奈之下,王女士选择报警,警方明确表示,若其抵达目的地后因订单问题无法入住、产生实际损失,将依法立案。后续王女士再次通过邮件向酒店核查预订状态,发现卖家补发的第二笔订单已被取消。她随即把这一关键凭证同步至卖家与闲鱼平台,在证据压力下,卖家最终完成了退款。
记者亲测闲鱼代订,价差7000元拿不出预订码
法治网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在闲鱼上某酒店代订商家时,商家称通过Booking平台代订,仅能提供订单号,无法给出酒店官方确认邮件、预订码(PIN码),且订单生成后不能改期。当涉及订单有效性及后续解决等关键问题时,商家只是含糊回应“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对于具体的售后处理流程、责任承担等则闭口不谈,对后续可能出现的售后责任,也未给出任何切实可行的保障承诺。
据记者事前了解,该酒店在国内正规平台上三晚的预订价格超过18000元。沟通中,商家向记者发送了Booking平台上的预订价格截图,显示同款三晚价格超16000元,而其给出的代订三晚价格仅为11000多元,与两类正规渠道价格均存在显著差距。
记者就闲鱼平台上低价代订乱象、商家违规操作等问题,尝试联系平台客服,了解监管措施与处理方案,截至发稿前,闲鱼方面未给出任何回应。
在追求出行高性价比的当下,闲鱼平台上的“低价代订”服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目光,然而,看似诱人的优惠背后,实则陷阱重重。据《大象新闻》报道,消费者刘先生为降低出行成本,通过闲鱼平台选择某酒店代订服务。其按商家要求支付费用后,商家仅提供订单截图,未交付官方预订凭证。刘先生抵达酒店办理入住时,被工作人员告知订单关联的会员信息与本人不符,无法完成登记。其多次尝试联系代订商家,均未获回应。因正值出行高峰时段,刘先生被迫通过正规渠道重新预订客房,产生额外费用,原定行程也受到了影响。
另据《新京报》报道,消费者王女士为去香港旅行,通过二手交易平台选择酒店代订服务,该服务报价较官方渠道低约700元。王女士支付3300元房费后,商家未提供有效入住凭证。抵达香港后,王女士发现商家未实际完成订房,导致无法入住。其随即向平台发起投诉,虽平台判定投诉成立,但因代订商家失联,3300元房费未能追回。
游客若因“低价代订”利益受损,可主张三倍赔偿
如果游客因购买“低价代订”服务导致无法入住或登机,进而产生额外费用,能否起诉代订商家要求赔偿?《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振宇律师表示,若游客因购买“低价代订”服务导致无法入住或登机,进而产生重新购票、临时订房等额外费用,有权依据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要求代订商家承担赔偿责任。
宋振宇律师分析指出,游客与代订商家之间成立委托合同或服务合同,游客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要求商家承担赔偿损失(因无法入住、登机产生的额外费用)等违约责任。若商家存在虚构低价来源、隐瞒盗刷风险等行为,则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欺诈情形,游客可主张三倍赔偿。
对于部分游客担忧的“不知情使用盗刷代订服务是否会担责”这一问题,在接受法治网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黄尹旭表示,如果游客确实不知道代订人使用了盗刷信用卡的方式进行预订,且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与代订人合谋或存在其他过错行为,那么游客一般不会被认定为卷入法律纠纷或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民法典第171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在盗刷信用卡代订的情况下,游客并非信用卡的持卡人,也未授权代订人使用盗刷的信用卡,不应承担责任。但是,如果卡主发现信用卡被盗刷并报警,游客可能需要配合相关调查,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那么,如何避免因非正规代订产生的消费纠纷,以切实保障自身权益呢?黄尹旭建议,游客应优先选择酒店官网、正规的在线旅游平台等进行预订,其有较为严格的商家审核机制和交易保障措施,能够降低风险。在代订服务预订后,也建议游客务必及时联系酒店、航空公司或景区官方客服,核实订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尤其是付款情况、预订信息是否匹配等。不要轻易相信代订人提出的绕过正规平台进行私下转账或交易的要求,所有交易应通过有保障的平台进行,以保障资金安全。如果代订价格明显低于市场正常价格,要保持警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因贪图小便宜而遭受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