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古代有个宵禁制度,唐代也不例外。那时候啊,一到晚上,鼓声一响,大家就得赶紧回家,要是还在外面晃悠,那可就犯夜了,得挨鞭子呢。按照《唐律疏议》记载,“犯夜者,笞二十”,这滋味可不好受。但你说,年轻人嘛,哪能乖乖听话呀,就算有宵禁,也挡不住他们想出去玩的心。那他们是咋偷偷逛夜市的呢?嘿,咱们从敦煌壁画里,还真能找到一些线索。
先给大家讲讲唐代的宵禁到底有多严格哈。唐代实行里坊制度,这里坊就跟咱们现在的小区似的,每天到点就关坊门,城市的大门也按时开关,不让随意出入。一开始,通知大家宵禁靠人沿街呼喊,效率特别低。后来有个叫马周的官员,想出个办法,用敲街鼓来警示众人,这方法还挺管用,早晚都敲好几百下,就怕有人听不见。要是鼓声都响完了,你还没回到自己的里坊,那可就麻烦大了。
但是,到了唐代中期,情况慢慢有了变化。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起来,传统的坊市制度开始瓦解,商贩们经营时间延长,夜市规模也在扩张。不过,这时候夜市其实还不合法呢,大家就用 “鬼市” 来称呼它。虽说不合法,但也挡不住人们对夜市的喜爱。就像咱们现在的年轻人,就算有困难,也会想办法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咱们来看看敦煌壁画里都藏着哪些唐代夜生活的秘密。在莫高窟第 23 窟的壁画里,有一幅宴饮场景特别有意思。贵族们围坐在矮桌前,侍女拿着酒壶走来走去,画面中央有个烧烤架,厨师在那翻动着肉串,感觉油脂都要滴下来了,仿佛都能听到 “滋滋” 声。专家说,这可能是当时流行的 “古楼子”,就是夹肉胡饼,还有 “签食”,也就是烤肉串。你瞧,唐代人晚上也喜欢吃烧烤,跟咱们现在没啥两样嘛。还有榆林窟第 25 窟的 “弥勒经变图”,里面描绘的极乐世界场景里,有类似现代自助餐的长条餐桌,摆满了水果、面点和肉食,其中一串串用树枝穿起的烤肉特别显眼,网友都戏称这是 “佛祖同款烤串” 呢。
再看看莫高窟第 220 窟,这里的壁画更热闹。北壁绘有一幅药师七佛经变,下面有一大幅乐舞场景,两边是乐队,中间四个人对舞,学术界都认为这是胡旋舞。乐舞图里还有大型的 “灯轮” 和 “灯楼”,据文献记载,唐代长安城里的灯楼和灯树规模宏大,有高二十丈的,上面能点五万盏灯,这场景简直太震撼了。沙武田教授说,这幅敦煌壁画呈现的景象,可能就是当年长安城安福门外大型灯光映衬下的乐舞场景,也可能是诗人张说描绘的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的真实写照。
从这些壁画里,我们能想象出,唐代年轻人在宵禁时,可能会趁着夜色,偷偷溜出坊门,跑到夜市上。他们也许会被那热闹的灯火吸引,在摆满美食的摊位前驻足,买上一串烤肉,就着葡萄酒,吃得津津有味。说不定还会围在乐舞表演的场地周围,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摆身体。他们可能也会像我们现在一样,和朋友一边逛街,一边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
敦煌文献里也有相关记载,像 “初入三春,新逢十五。灯笼火树,争燃九陌;舞席歌筵,大启千灯之夜”,短短几句话,就把晚唐敦煌民间上元夜 “火树银花合”“九陌连灯影” 的盛况描绘了出来。上元节的时候,唐代会开放宵禁,这可是年轻人最开心的时候。他们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夜市里游玩,赏灯、看表演、品尝美食,尽情享受这难得的自由时光。
唐代的年轻人,在宵禁的限制下,依然想尽办法追求自己的夜生活。从敦煌壁画和文献记载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壁画就像是一扇窗,让我们能穿越时空,窥探到唐代夜生活的精彩。大家要是觉得这事儿有意思,就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保准您往后的日子也像唐代夜市一样,热热闹闹,财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