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里的水泥厂是怎样的?不少人脑海中瞬间浮现的是“脏、乱、灰”的刻板印象。
在新乡市凤泉区,平原同力水泥是河南工业旅游版图上的“异类”——作为省内唯一的水泥行业国家AAA级工业旅游景区,这家传统水泥厂坚守绿色发展理念,硬核投入完成破局重生,正以“生产风景”的全新姿态,刷新着人们对水泥工业企业的认知。
9月8日,沿新乡市新中大道一路向北驶向凤泉区同力大道,路口的指示牌上赫然写着“新乡平原同力水泥工业旅游景区”标识。顺着同力大道继续向前行至凤凰山脚下,平原同力水泥公司旁边的彩虹骑行步道上,骑行爱好者们迎着风穿梭,目之所及处处皆绿——谁能想到,这里竟是一家AAA级水泥工业旅游景区。
20世纪80年代,凤泉区凤凰山因矿产丰富集聚300余家建材企业,成为豫北建材重镇,但过度开采也让山体植被受损,留下“千疮百孔”的生态伤疤。2002年,平原同力水泥在此成立,并建成全省首条 5000t/d 新型干法生产线。
随着环保政策收紧与市场竞争加剧,“靠山吃山” 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既要产水泥,更要护青山。”一场“硬核”转型就此展开。
企业投入1.2亿元推进环保改造:新建SCR脱硝系统与原有设备组成双重治理防线,让NOx、颗粒物实现行业领先的超低排放;所有物料堆棚、输送皮带廊全封闭,大棚内加装喷淋抑尘装置,吸尘车、洒水车全天候清扫;车辆进出必冲洗、运输必覆盖,从源头掐断“粉尘源”。同时,矿山推行“五化”建设,剥离表土循环利用,5.83公顷的生态修复区重新披上绿装,井沟矿山还摘得“河南省绿色矿山”称号。
如今走进厂区,昔日的“灰头土脸”早已不见:蓝天白云的工业彩绘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厂区和凤凰山和谐共生,凤仪湖的红莲散发着阵阵清香,百余亩的同力果园里果香不断。
生态打底,工业旅游成为转型新引擎。企业深挖产业内涵,配套完善企业文化展馆,开发工业旅游、科普研学、休闲观光三大板块产品,通过泛黄的老照片与智能化生产场景对比,展现水泥工业的变迁;开辟科普区,用互动装置讲解 “一块石头变水泥” 的全过程;游客还能近距离观摩熟料煅烧、生料粉磨等生产环节,感受现代工业的魅力。
“在这里不仅能看生产线,还能亲手操作科普装置,比课本生动多了!” 来此研学的中学生李浩然说。
转型的成效不止于此。通过篦冷机升级、风机变频改造等技改项目,企业熟料电耗降低3.5%,部分设备节电率达20%,既减了排又降了本。工业景区还主动融入区域文旅布局,与周边景点联动推出旅游线路,凤泉区文旅部门则将其纳入规划,给予政策与宣传支持,助推区域形成研学旅游矩阵。
如今,“河南省智能工厂”“河南省绿色工厂” 等荣誉挂满了企业的荣誉墙。“从‘生产水泥’到‘生产风景’,我们走出了一条多赢路。” 企业负责人表示。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挖工业旅游潜力,让更多‘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凤泉区工信局局长孟凡兵表示,平原同力水泥的转型为传统工业树立了标杆,从粉尘漫天到景区如画、从单一生产到“工业+旅游” 融合的蜕变,也是当地传统工业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生动注脚。
上一篇:来肃南吧!第五站:神鹿公园
下一篇:淮上古埠 水秀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