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聆听/文
据半岛网信息,在青岛崂山仰口沙滩,2024年引入的直升机观光项目一年时间接待游客4000人次,实现营业收入约150万元。直升机观光收费根据航程不同,每人收费从388元到1888元不等。
与此同时,深圳湾的“空中的士”通过“低空+轨道”联运模式,游客从深圳北站搭乘直升机至珠海、香港等地,25分钟城际飞行收费3980元/人起。
联想后海中心直升机场/图源:今日南山
近年来,随着政策利好、技术进步以及消费升级,低空旅游在我国迎来爆发式增长。包括直升机观光,体验无人机自拍以及无人机表演等,低空旅游正以“云端视角”点燃大众的旅游热情,也为景区开拓了新的盈利空间。那么,景区究竟该如何借势低空旅游,靠“空中门票”是否可以实现百亿营收?
供需同步驱动,低空旅游潜力巨大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在其中,低空旅游作为重要的细分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各地纷纷引入热气球、直升机、动力滑翔伞等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积极探索“低空飞行+文旅”的新模式,不断丰富文体旅融合的新业态、新产品和新体验。
在需求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低空旅游所提供的高空视角和新奇体验,正好契合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产品的追求。特别是年轻群体,对低空旅游的接受度和参与度极高,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力军。
从供给端来看,政策支持为低空旅游发展提供 了坚实的保障。自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鼓励探索“低空飞行旅游”以来,相关政策不断出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是“低空经济”连续第二年被写入国家战略部署。
各地也纷纷响应,上海、广东、四川、重庆、安徽、江苏、河南等数十个省区市发布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或行动方案,大力推动低空文旅发展。
同时,众多企业积极投身低空旅游产业链布局,国内直升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不断迭代升级,为低空旅游活动提供了多元化的载体。亿航智能成为我国成为首家集齐“四证”的eVTOL企业;登封市低空经济发展开发有限公司利用机场优势资源,拓展航空科普研学、无人机试飞等业务;广东英德乐天游营地借助5G-A通感一体技术,可解决热气球直播信号难题;苏州峰飞航空的eVTOL“盛世龙”完成全球首次跨长江载人飞行。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与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低空旅游作为新兴业态正席卷全国,多个省份积极布局,成为低空旅游典范。
政策扶持抓机遇,海南打造全域低空旅游
作为我国旅游大省,海南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在低空文旅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其充分利用海岛地理优势,发展海岸线观光、跨海飞行、海上救援演练等特色项目,形成了独具海南特色的低空文旅品牌。
海南全年可飞行天数超过300天,是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和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试点省份。本地注册的通航企业超过160家,常驻外地企业近50家,产业集聚效应显著。丰富的热带雨林、海岸线和海洋资源为开发多样性低空经济提供了天然场景。
2024年9月,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拓展低空飞行器旅游观光场景,支持海口、三亚等环岛旅游公路沿线市县,结合驿站布局开通直升机、eVTOL、飞行汽车等低空旅游观光线路,丰富低空旅游的形式和内容。
海南由此成为全国跳伞基地、跳伞教练和体验游客最多的省份。三亚的动力伞、热气球和直升机空中观光成为低空人气产品;陵水红角岭航空飞行营地滑翔伞体验,游客年接待量稳居全国前三。数据显示,三亚塔赫跳伞基地2025年一季度接待顾客约6000人,相较2024年同期增长超过20%。基地目前提供固定翼飞机跳伞和直升机跳伞两类产品,各3种拍摄套餐,价格在3999元至8699元之间。蜈支洲岛旅游区自2016年推出直升机环岛游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实现营收逾7000万元。2024年上半年,三亚低空旅游接待游客28.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产业综合收入突破7.3亿元,带动就业岗位2300个。
海南还积极探索“低空+旅游”“低空+交通”等融合场景,计划在2026年低空经济总产值超过300亿元,全力打造全域低空旅游示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政策优势吸引了中信海直、小鹏汇天等头部企业落地,海南省旅游投资集团与亿航智能合作,计划在省内重点区域布局空中交通网络,开发沉浸式低空游览产品;小鹏汇天也将在海南探索飞行汽车应用试点及商业化落地。
“科技+文化+场景”融合,浙江建立低空旅游生态
浙江所处的长三角地区,人均收入长期稳居全国前列,是我国最大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消费活跃度高。作为低空经济布局的浙江,早在2013年,建德便启动转型,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将横山钢铁厂旧址改造为如今的建德航空小镇,成为浙江首个“低空+旅游”4A级景区小镇。项目包括高空跳伞和热气球观光,还打造了9条直升机低空游览精品线路,千岛湖通用机场也累计开通2条省内航线和4条省际航线。
2020年,舟山着眼“通航+旅游”,推出“海岛快巴”直升飞机通航项目,开通至东极镇庙子湖岛、嵊泗县枸杞乡等地的3条航线,并于2023年实现常态化运行,2024年试运行至衢山岛航线。乘坐直升机前往东极镇庙子湖岛,时间从乘船的2个多小时缩短至20分钟,费用不到600元。
2024年底,绍兴首条低空游线正式开通,据介绍,该航线以杭州湘湖为起点,至萧山里墅湖、柯桥兜率天宫、柯桥国际赛车场,经鉴湖一路向东飞至大禹陵景区,来回往返。飞行时间15分钟,体验价格为每位498元,长期票价每位为980元。
杭州湘湖直升机飞行基地在2025年“五一”期间火爆出圈,网络平台推出的298元环湘湖飞行套餐狂卖6000多份。同年7月1日,温州雁荡山低空游览基地揭牌,推出“精致观山海”“豪华仙侠秘境”“至尊全景环线”三条航线。其中“至尊全景环线”(23公里)定价2380元/次。
此外,低空旅游项目布局还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建德航空小镇的科普研学项目2023年接待约8万人次,来机场考取飞行驾照的人也日益增多。舟山等地的低空旅游项目提升了岛屿间交通通达性,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往。
2025年8月2日发布《浙江省旅游条例》,条例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明确支持“低空+旅游”等融合业态创新发展,浙江低空旅游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广东三核联动,催生千亿云端经济新生态
广东低空旅游蓬勃发展的背后,政策支持是重要推手。近年来,广东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布局低空基础设施、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从市场表现来看,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以上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市场份额,已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产业格局,集聚全国30%以上产业链企业。
依托政策先发优势、完备产业链和多元应用场景,以无人机之都深圳为中心,广东形成“多元产品+全域应用”的特色模式,为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
早在2018年,清远石角“千亩花田”项目营业时,滑翔伞、滑翔机等空中项目便同步推出,吸引众多市民前往体验。在恩平泉林黄金小镇的飞行主题馆,“五一”假期推出两条热门航线。“翱翔泉林”航线围绕景区游览,时长约5分钟,价格520元/人;“穿越恩州云端”航线飞往恩平市区,能俯瞰锦江河、鳌峰山等风光,耗时8~10分钟,价格699元/人。茂名露天矿低空直升机观光项目规划四条特色航线,覆盖生态公园核心区、城市景观带及周边人文景点,飞行距离3-20公里不等,基础观光航线定价297元/人。
河源万绿湖景区今年“五一”推出观光直升机项目,设有A、B、C三条特色航线,航程分别为10km、20km、36km,价格依次为368元/人、668元/人、988元/人。据统计,五一假期,万绿湖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8.7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000万元。其中,低空观光飞行共接待游客约2800人次,收入约50万元,有效带动辐射东源县和周边旅游、住宿及餐饮增长。
低空文旅重新定义了旅游业的边界和内涵,景区有望借助“空中门票”开辟新的营收渠道,在百亿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海南省航空运动协会秘书长徐丽文表示,低空文旅作为新兴业态,行业发展初期难免出现人才短缺、运营不规范的短期乱象,专家特别强调,安全运营是低空旅游的生命线,重在市场规范和监管,未来低空旅游要不止于‘天上飞’,更要实现‘地上热。
[引用]
① 从无人机表演到无人机观光低空经济龙头跳不出文旅闭环.财中社.2025-05-09.
② 低空旅游新赛道!一年4000人次坐直升机俯瞰崂山湾.半岛网.2025-08-01.
③ 年入超5000万元!无人机为旅游业带来新机遇.太平洋科技.2025-03-08.
④ 从“五一”低空消费看“翼”动力加速释放.人民网.2025-05-08
⑤ 中国热带海岛低空旅游“飞”出新天地.新华网.2025-05-05.
⑥ 海南空中旅游潜力有多大?《经济日报》整版关注.三亚发布.2025-07-15.
⑦ 低空旅游,浙江如何先飞一步?.浙江文化发布.2025-06-07.
⑧ 逐梦“低空”,浙江如何蓄势高飞?.潮新闻.2025-03-18.
⑨ 绍兴首条低空游线正式开通,票价公布.绍兴发布.202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