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第100窟的壁画中,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悲剧,可能在无声中掩盖了一桩凶杀案。敦煌遗书《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中曾提到:“一日千秋,杳然冥寞”,其中的“冥寞”即指死亡。这一记载反映出回鹘天公主的三个儿子在一天之内神秘死去,而具体的凶手至今未有明确记载。尽管历史未曾明确指出是谁杀害了天公主的儿子,但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我们能找到一些线索,揭示出事情背后的复杂性。
回鹘天公主是后唐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的嫡妻。回鹘族在公元8世纪至9世纪初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力量,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吐蕃逐渐占领了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地区,直至848年,沙州豪族张议潮领导的军队终于将吐蕃守将驱逐出河西。大唐政府重新接管了这些地区,并在其中设立了归义军,张议潮被封为节度使。尽管归义军位于偏远的西北角,独立性较强,但它依然保持着对中原王朝的臣属关系,并且一直渴望得到朝廷的认可与支持。
在归义军建立之后,861年,张议潮的军队自西向东重新收复了凉州,这也是他们距离中央政权最近的一个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回鹘族的力量逐渐扩展,并且在866年成立了西回鹘政权,逐步在河西走廊建立起自己的控制力。随着五代十国的更替与中原政权的不断更替,归义军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矛盾愈加加剧,尤其是在914年,曹议金接任节度使时,归义军几乎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回鹘族,尤其是甘州回鹘,成为归义军的一个重要对手。甘州回鹘在与吐蕃的战斗中曾为归义军提供过帮助,但随着力量的逐步增强,双方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尤其是当张承奉自称“金山国”时,张议潮家族的统治面临回鹘的挑战。后梁政权的支持使得甘州回鹘在对归义军的战争中占据了上风。在曹议金执政之后,通过与甘州回鹘的联姻,他成功稳固了与回鹘的关系。他不仅娶了甘州回鹘天公主,还将她立为嫡妻,以此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然而,在天公主嫁给曹议金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天公主的婚姻开始时非常幸福,婚礼盛大,日常出行也是排场十足。敦煌第100窟的《曹议金的回鹘夫人出行图》便生动描绘了她出行的盛况。天公主身着回鹘传统服饰,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周围有侍女捧物,贵妇骑马指挥车队,乐师和舞蹈队奏响乐曲,场面既庄重又豪华。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天公主的三个儿子在一天之内先后暴毙,死因至今成谜。天公主深受打击,痛不欲生,长时间悲伤欲绝,甚至眼睛因哭泣而失明。
回鹘可汗闻讯后,愤怒至极,认为这背后藏有深刻的政治阴谋,并因此对曹议金派往中原的使者梁幸德进行杀害,标志着归义军与回鹘的关系彻底破裂。梁幸德的死成为这一切的转折点,导致甘、沙之间的局势进一步恶化。曹元德继位后,尽管他试图通过修复与回鹘的关系,然而,沙州与中原的联系几乎完全断裂,直到公元940年,中原的后晋才终于得知曹议金去世的消息。
在历史的长河中,天公主三子之死的事件引发了无数猜测,尤其是曹元德成为该事件的最大受益者。他继承了曹议金的位置,成为沙州的实际控制者。根据历史学者的推测,曹元德可能是这一悲剧的幕后黑手。他作为曹议金和宋夫人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政治遗产,只有在天公主的三个儿子去世后,他才有机会继承权力。虽然这件事情或许令他后悔莫及,但无论他如何努力弥补,都未能改变这一悲剧带来的深远后果。
为了修复这一裂痕,曹元德尽了最大努力,他不仅巨资修建了敦煌第100窟,还通过这一工程向天公主表达自己的歉意和敬意。莫高窟作为敦煌地区重要的宗教和文化象征,成为了曹元德的忏悔之地。尽管如此,天公主是否能够原谅杀子凶手,依然没有定论。曹元德的余生都充满了内心的愧疚和追悔,但他永远也未能得到天公主的宽恕。至于沙州与中原的关系,直至公元946年,曹元德的儿子曹元忠执政后,才逐渐恢复。
天公主三子之死不仅是个人悲剧,也反映了当时敦煌社会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不可避免的权力冲突。母亲失去三个儿子,她的痛苦和悲伤将永远铭刻在历史中。而敦煌第100窟,作为这场历史悲剧的见证,依然矗立在那里,向世人诉说着回鹘天公主和她三个儿子的悲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