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一建军节的灿烂阳光里,我踏入了峰峰矿区的响堂山石窟风景区。这方天地,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宝藏,更是承载着精神力量的圣地,与八一这个特殊的日子交织出震撼心灵的回响。
初入景区,绿意扑面而来,连绵的山峦似是大地舒展的脊梁,稳稳托举着历史的厚重。蜿蜒曲折的山路,像一条丝带蜿蜒于山间,引领我探寻古迹。沿途草木葱茏,野花肆意绽放,五彩斑斓地点缀在翠色之间,微风拂过,枝叶摇曳,送来草木独有的清新气息,仿佛是大自然温柔的问候。
登上山腰,北响堂石窟的宏伟轮廓映入眼帘,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首先看到的是常乐寺遗址和宋塔。常乐寺虽只剩残垣断壁,基石和石柱却倔强地坚守着,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宋塔虽部分塔身受损,却依旧挺立,那斑驳的砖石是岁月镌刻的勋章。
我怀着一颗虔诚而敬畏的心,缓缓走进这古老的石窟。踏入其中的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河,置身于一个被岁月尘封的神秘世界。一尊尊佛像静穆端坐,宛如历史的忠实守望者,他们低垂的眼眸中,似乎藏着对过往岁月的无尽记忆,又像是在默默注视着这世间的沧海桑田。
岁月如同一把无情的刻刀,在佛像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历经无数风雨的侵蚀,佛像表面的颜料早已有所脱落,原本绚丽多彩的色彩如今只留下斑驳的残迹,宛如一幅褪色的古老画卷。石头也在时光的打磨下风化斑驳,那一道道裂痕和坑洼,仿佛是岁月书写的密码,诉说着曾经的沧桑与变迁。然而,这一切不仅没有削弱佛像的庄严神圣,反而为它们增添了一种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感。它们就像一位位睿智的老者,用沉默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历史的坚韧与伟大。
当我走进大佛洞,一种震撼之感扑面而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我紧紧攫住。塔柱上佛龛错落有致,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每一个佛龛都像是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里面隐藏着无尽的智慧和奥秘。正面龛内,主尊坐佛高达 5 米,他的身姿挺拔而庄严,仿佛一座巍峨的高山,给人以无尽的安全感。背光由七条火龙构成,那蜿蜒盘旋的火龙,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带着无尽的力量和威严。这气势磅礴的造型,让人不禁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肃然起敬。他们用手中的工具,将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变成了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的艺术杰作,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然而,当我细细端详佛像时,心中的震撼瞬间被一阵刺痛所取代。佛像身上那几处因战争留下的伤痕,如同一把把利刃,狠狠地刺痛着我的心。那残缺的手臂、破损的脸颊,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苦难和伤痛。曾经,外敌的铁蹄肆意践踏这片神圣之地,他们贪婪的目光觊觎着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用野蛮的掠夺和破坏,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那些精美的佛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无数的文物被掠夺一空,这片曾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瞬间变得千疮百孔。
但这片土地从未被征服,就如同中国军人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与顽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八路军战士们毅然挺身而出,他们怀揣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战火硝烟中拼搏,与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每一次冲锋,每一次战斗,都充满了危险和挑战,但他们从未退缩,从未放弃。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守护住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
他们的英勇无畏,如同这千年石窟的顽强。石窟在历经无数磨难后,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刻在我们民族骨子里的印记,是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时都能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和磨难,我们都不能放弃,不能屈服。只要我们心中有信念,有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走出石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尊尊佛像的庄严身影,那战争留下的伤痕,以及八路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事迹,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它们让我明白,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记录了过去的辉煌与苦难,更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幸福。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们,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走进刻经洞,洞壁上五万多字的刻经笔锋刚健有力,被尊称为 “中华第一刻经”。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经文,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信仰。遥想当年,战士们在保家卫国的战斗间隙,或许也曾来到这石窟之下,静静聆听着风穿过洞窟时带来的佛音,感受着这份宁静与力量。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份精神寄托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给予他们勇气与希望,支撑着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奋勇前行。而如今,和平年代的军人,同样在传承着这份守护的使命,守护着祖国的山河,守护着这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历史的光辉永远闪耀。
在这特殊的八一,凝视着这些古老遗迹,我的思绪飘向了军人。他们与这响堂山石窟一样,在岁月长河中默默坚守。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往昔,还是和平年代的当下,他们始终守护着国家与人民。
回首往昔,南昌起义的枪响,宣告人民军队诞生,自此,他们踏上艰难而伟大的征程。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井冈山的艰苦岁月里,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中坚守革命信念;长征途中,红军战士跨越千山万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用热血与生命谱写壮丽史诗,只为让人民过上安宁生活。
看今朝,和平年代的军人依然是祖国和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边疆哨所,他们不惧烈日狂风、严寒酷暑,用警惕目光守护每一寸国土;抗洪一线,洪水汹涌,他们手挽手筑起人墙,不顾安危搬运沙袋、加固堤坝;地震灾区,废墟中弥漫死亡气息,他们争分夺秒,用双手扒开瓦砾,只为寻找生命的希望。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危险之处必有他们的身影,需要之时他们便是坚固的盾牌。
军人的精神,如同响堂山石窟般坚毅。石窟历经无数磨难,依旧屹立不倒;军人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从未退缩。他们用奉献和牺牲,诠释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走出石窟,阳光洒在身上,心中满是对军人的敬仰与感激。在八一建军节,响堂山石窟让我对军人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去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当我站在山顶,俯瞰整个响堂山石窟风景区,心中感慨万千。千年的石窟艺术与人民军队的军魂,在这片土地上紧密相连。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一个用艺术的形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一个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与和平。在八一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刻地感受到,正是因为有了人民军队的无私奉献和英勇守护,我们才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安然欣赏这千年的文化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作者:张海江)
编辑: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