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当夕阳的最后一抹光芒隐入天际,另一番繁华悄然拉开序幕。在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古城中,夜晚的故事比白日更加绚烂多彩。
四方街内,纳西族民众与远道而来的游客手拉手,围绕着篝火欢快地起舞,纳西三部曲的旋律在空气中悠扬回荡。不远处,酒吧街上空激荡着电子音乐的狂潮,尖叫声与音乐声交织在一起,划破夜空,点燃了每个人的感官世界。灯火阑珊处,官门口霓虹闪烁,人群如织,欢声笑语在夜色中此起彼伏。而忠义夜市,则是另一番景象,烧烤摊的烟雾缭绕,商贩的叫卖声与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游客们摩肩接踵,品味着地道的纳西烤鱼、小肉串、臭豆腐与过桥米线。
丽江古城的夜晚,仿佛一幅被点亮的画卷,木屋青瓦间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山风吹过,翻开了古城的历史篇章,那是千年的烟火,雪的皎洁与水的温润,在古今交融的时光里,绘就了一幅人间烟火与诗意远方交织的画卷。
饮玉巷,这条充满诗意的小巷,在夜色中更显古朴与神秘。随着全国多地高温持续,丽江以其宜人的20℃气温,成为了避暑胜地,夜间经济也随之升温。暑期旅游旺季,丽江古城人流如织,仅7月前24天,游客量便突破了500万人次。夜晚20点至22点,是古城最为热闹的时刻,新华街、七一街等主要街道数次达到人流峰值预警,四方街、饮玉巷、酒吧街等地更是游人如织。
在樱花餐厅,多肉盆栽与五彩灯光交相辉映,“我在丽江等你”几个大字在朦胧水雾中若隐若现。游客许凤在此排队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品尝到了腊排骨野生菌汤锅、烤乳扇等特色美食,她感慨道:“这里把‘浪漫’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餐厅负责人王双全介绍,为应对暑期高峰,餐厅紧急扩招临时工,员工数量增至70多人,日均订桌量是平时的3倍,打烊时间也延迟到了晚上12点。
丽江古城的夜晚,旅拍队伍穿梭在大街小巷,身着汉服或纳西服饰的姑娘们在石桥、小河、廊檐下排队取景。旅拍热与汉服国潮的兴起密不可分,已成为游客出游的高频需求。丽江古城已形成了“汉服+妆造+拍摄+写真”的全链条产业,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状元楼前,拍摄团队仍在忙碌,化妆师“啊丽丽”透露,暑期以来,大多数旅拍店日接待量超过30组,网红店更是生意火爆。
酒吧街上,“一米阳光民谣音乐现场”内,女歌手唱着丽江古城的专属名曲《小宝贝》,游客们晃动着节拍器,啤酒味与欢笑声交织,气氛热烈。而河对岸的“樱花屋金”,则是另一番景象,劲爆的音乐与魅惑的灯光翻滚,美女DJ热辣劲舞,派对与狂欢在此上演。游客们或哼着摇滚,或念着民谣,互不干扰,和谐共存,展现了丽江古城夜晚的多元与包容。
丽江古城的夜间经济,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作为“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丽江古城自古便是人流集散地,夜间经济一脉相承。近年来,丽江古城以文旅热带动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古城顺势推出夜间经济“升级版”,重新定义夜间文化,消费场景不断上新,全域、全时、全年龄段的夜间消费业态,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丽江古城出台夜间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旨在重构集土特产、文创、非遗、长街宴、演艺互动为一体的商文旅新生态,鼓励沉浸式夜游文化消费。樱花屋金等酒吧也制定了发展规划,期待随着古城夜间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丽江古城的夜晚,是烟火与诗意的完美融合。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美好,无论是沉浸在民谣的旋律中,还是在热闹的夜市中品味美食,亦或是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留下自己的足迹与回忆。丽江古城的夜晚,是一个关于光影、声音、味道、记忆与情感交织的梦幻世界,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