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大升
2025年1月29日,是农历乙巳年的首日,正月初一。
吃过中午饭,暖阳高照、寒气渐消。儿媳蔡兰说:‘我们一起到磨基山公园去吧!’
磨基山公园,是宜昌城区最大的公园,因为在江南,
只是偶尔乘车从公园旁路过,没有睹其真容。儿媳们邀我们到公园去渡过春节,当然是高兴的。
坐上他们的小车,蔡兰驾车,儿子吴拯在副驾上导航。儿子说:“我们还是走至喜大桥吧!”
宜昌市有10多座过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西陵长江大桥、宜都长江大桥、宜万铁路长江大桥、香溪长江公路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白洋长江公路大桥、宜昌长江公铁大桥、至喜长江大桥等。这些大桥都以所在地命名,而至喜长江大桥却不是。该大桥是宜昌市第六座长江大桥,位于葛洲坝枢纽下游2·7公里处的庙嘴江段。由大江悬索桥和三江斜拉桥两部分组成,全长3·23公里。大江桥采用单跨双铰纲混全悬索桥设计,主塔高107米。三江桥为高低塔中央索面混凝土斜拉桥。大桥西起点军大道,东至西陵二路。不仅横跨长江,而且跨越宜昌的閙市区和滨江公园,是中心城区“内中外”快速路网的重要部分。该工程曾被评为2018—2019年度中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最高奖项——鲁班奖。
“至喜”名字的由来,应与宋代二人有关。一是宋代峡州太守朱庆基。他于三游洞顶,临下牢溪的山峰上,建了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品”字形组合的亭阁,名曰:至喜亭。其初衷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人员休憩。二是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时年29岁的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直言谏事,触怒朝廷,被贬为夷州县令。于是受托写下了散文《峡州至喜亭记》。他在文中写道:“山至此陵,水至此夷,人至此喜。”宜昌市选用此典作桥名,一方面体现了宜昌的山水人文特色,二是宜昌市从解放前的一个鄂西小镇,而今成为全球闻名的水电城、文明市。城市美丽,人民富裕,宜昌乃至喜也!
出三峡大学南大门即上西陵二路。只见至喜长江大桥的巨型桥塔直冲云霄,桥塔上“至喜长江大桥”六个红色大字十分抢眼。虽然不是名人题写,但也受到宜昌人民的广泛关注。
半小时后,我们便到了磨基山公园。
磨基山公园是宜昌市中心城区的一座大型生态公园,占地近2000亩,规划面积4500余亩。东起夷陵长江大桥,西至葛洲坝,北临长江,公园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因此,也叫磨基山森林公园。这里种植有柑橘、柏木、樟树、栎树、桂花树等300多种名贵树木,形成秀美的森林景观园,被称为宜昌“绿色城标”。园内还建有古典文人园等。相传东晋道教宗师葛洪曾在此炼丹,晋代文学家郭璞在山上结庐修道,与葛郭同时期的袁崧登临此山后写下了“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因此,早期有很多称谓,如“葛道山”“郭道山”“孤山”“金山”。还是民间传说甚为神奇:相传很早以前,有仙者将一金磨子埋藏于此山底下,人们就将此山命为磨基山了。
来到磨基山下,公园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路边的小树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红灯笼;公园门口,摆放着各种花卉盆景以及雕塑:“乙巳如意”“新年快乐”等祝福语让人倍感亲切。金黄色的大片草坪上,有的在“摆拍”,有的在放风筝,更多的是躺在草地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孙女吴一玘迫不及待地说:“我们还是去登山吧!”夫人说:“我的腿没力,不能去。”媳妇蔡兰说:“那我就陪奶奶在这里晒晒太阳了!”登山的就是我们爷仨了。
儿子吴拯拿出登山杖給我。我说:“泰山、黄山、九华山我都上去了,连天都峰我也上了,从未用登山杖。”吴拯还是让我带在身上,跟在子孙后面开始了登山。
登山的路线有几条。我们选择了东门入口路线。刚开始,我们爷仨有说有笑,轻松愉快。登山杖也是个多余的东西。穿行在茂密的树林里,空气格外清新。孙女还打趣道:“爷爷赶快张开嘴巴,享受氧气。”不一会,就进入陡峭的山道。虽然说有水泥阶梯,因为坡度太大,时不时还需手脚并用。这时,登山杖就派上用场了。孙女、儿子体力充沛,也还是累得他们满头大汗。我则气喘吁吁,落下了一大段距离。
约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到达山顶。在山顶等候的孙女鼓励我说:“爷爷厉害!”赶忙拿出手机,拍下了我的登山照。
山顶约有20多平米的空地。我们站在磨基山顶,脚下是刀削斧劈的岩石直插长江。向北看,城区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向东看,滚滚长江,奔流不息。近处,夷陵长江大桥就在脚下。远处,千帆竞发,万吨货轮一艘接一艘缓缓驶来;向西看,葛洲坝、至喜长江大桥依次横卧长江。再远处,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山峦叠嶂,山峰连绵起伏;向南看,沪渝铁路上的和谐号呼啸而过,翻坝高速上的汽车一辆一辆穿梭而行,再远处,就是美丽的城郊风光。看上绝美佳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不就是中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游览宜昌后的真切感言:“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吗?
吴拯提议:请一游客为我们爷仨拍摄了珍贵的磨基山登顶照。
2025年2月5日于宜昌翠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