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国家林草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公园建设进展、旗舰物种保护及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有关情况。会上,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表示,与世界其他国家公园相比,可以用5个“最”描述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特点。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
第一,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拥有最好的自然和文化本底条件。从自然本底上看,中国是世界上地形起伏最大和山地最多的国家,南北和东西之间的空间距离均超过5000公里。中国是“保护国际”组织第一批认定的17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在北半球排位第一。从文化本底看,持续不断的5000年中华文明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世界范围看更是绝无仅有的。
第二,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魄力最大,建设速度最快。中国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面积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美国国家公园的4.3倍。从2013年11月提出到2021年10月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设立,中国用不到8年的时间完成了别的国家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
第三,中国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地位最重要。在世界自然联盟(IUCN)关于自然保护地的分类中,国家公园只是6个类别中同等重要的其中一类,与此相比,中国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体系中被定位为最为重要的“主体地位”,面积占比为56%。
第四,中国国家公园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首要目标是要把这些“中华民族最珍贵的自然资产”从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原真”“完整”地保护并传承下去。这一点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公园的设立动机明显不同。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为例,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在设立时将“保护(preservation)”和“享用(enjoyment)”作为并列第一的目标。而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中“生态保护”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
第五,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难度最大。其一,中国国家公园大多位于欠发达地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其二,中国国家公园边界原有居民人口众多,人兽冲突日益突出,社区治理难度非常大。其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具有重要的全球生态保护价值,也是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密度最大的地区,但是气候变化将给这两个生态脆弱地区带来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难度在国际上独一无二且无先例可循。
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潘莉 责编 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