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去了南昌,说起来还挺突然的,本来没打算去,结果朋友临时喊,抢了张高铁票就上路了。
一路上我心里琢磨着,网上那些吐槽南昌的帖子到底夸张了几分,毕竟路人评价总有点放大效应。
说起来,南昌在我脑子里一直是个符号,什么“英雄城”“八一起义”“滕王阁”,剩下的就只有夏天热、米粉辣、地铁新。
结果这趟下来,发现南昌这座城市啊,好像和网上说的都不太一样。
高铁到南昌西站,下车一看,站台宽敞得像机场,地铁标识特别醒目,跟着人流走,二号线直通市区。
我刚进地铁站,发现手机信号比我家小区楼下还强,地铁冷气十足,车厢里人不多,大家都低头刷手机,偶尔有几个学生讨论去哪吃夜宵。
说真的,南昌地铁的干净程度让我小惊喜,感觉空气里都带着米饭刚出锅的味儿。
我住八一广场附近,选酒店的时候纠结了半天,前台小哥特热心,直接给我画了个“南昌夜生活地图”。
他说晚上广场不逛就白来了,喷泉灯光秀、夜市、老街小吃全都在附近。
我晚上溜达到广场,远远就听见音乐,喷泉一开,水柱跟着节奏跳舞,孩子们脱了鞋踩水边,家长们坐一排聊天。
有种小城热闹的市井味儿,阿姨们拉着手跳舞,小哥们滑着滑板,天桥上偶尔有卖气球的,生意还挺好。
我买了瓶矿泉水坐在台阶上,看着喷泉和人群,身边一个本地大哥跟我说,南昌人晚上都爱出来转转,吹吹江风,聊聊天,顺便看看有没有新鲜好吃的小摊。
说到吃,我第一顿就是拌粉。
酒店旁边一条小巷子,早上六点半已经排队,老板一边煮粉一边和食客聊天,辣椒油、花生碎、酱菜一把抓,三分钟一碗热乎乎的米粉就到手。
我吃了嘴里直呼过瘾,老板见我外地口音还多给了一勺酱菜。
在南昌,拌粉不是吃饭,是一种生活节奏,早上来一碗,下午加点小菜,晚上宵夜还能再来一份。
我头两天还觉得新鲜,后面直接就成了习惯,甚至离开前还打包一碗,路上吃着都觉得心里踏实。
瓦罐汤也得尝,路边小店一排瓦罐,看着不起眼,里面却是各种炖菜,排骨藕汤、鸡翅花生、雪梨百合。
老板娘一边盛汤一边叮嘱我慢点喝,说南昌人讲究“汤养人”,天热喝碗瓦罐汤,肚子舒服,晚上还能睡个好觉。
有时候小摊生意太好,老板娘还会让我帮忙递个碗,顺便聊两句本地八卦。
说起景点,第一站就去了滕王阁。
景区不大,门口有个老大爷卖糖画,排队的小孩一边背诗一边看师傅画龙画凤。
我买了张票进门,登楼的时候遇到一群学生在合影,老师让大家背“落霞与孤鹜齐飞”,孩子们一边笑一边抢着答。
站在楼顶看赣江,风吹过来,水面反着光,有种说不出的安静。
楼下江边有人遛狗,有人唱歌,江风一吹,炭火烤玉米的味道飘了过来。
我蹲在石凳上吃着玉米,旁边大姐和我聊,说她每天都带孙子来这边玩,夏天江边最舒服。
晚上滕王阁点灯,江岸对面高楼的灯光和古楼的轮廓混在一起,连夜跑的小伙子都忍不住多拍几张照。
第二天一早去了八一起义纪念馆。
本来以为会很庄重,结果看到最多的是带孩子来的本地家庭,大家边看展品边讨论南昌的历史。
志愿者小姑娘主动聊起南昌的红色故事,说这里不只是纪念,更是本地人的日常。
她还推荐我顺着赣江边走走,说最近新修的绿道特别适合骑车,傍晚风大,凉快又舒服。
我没租自行车,直接沿着江边慢慢溜达,秋水广场那边晚上特别热闹,喷泉表演一开,大家手机都举起来,朋友圈瞬间被刷屏。
表演结束后附近夜市就热闹起来,烤鱿鱼、炸藕盒、炒粉摊一溜排开,空气里都是辣椒和孜然的味道。
我在夜市边买了两串烤肉,台阶上随便找了个位置,旁边有大爷大妈聊天,有小孩在玩泡泡枪,谁都不着急走。
有时候夜市摊主还会送点小菜,说“来都来了,多尝两口”。
南昌的夜市没有大城市的花里胡哨,就是一排排小摊,实在、热闹、价格也实惠。
我试了家炒粉摊,老板边炒边和我聊天,说最近游客多,生意好了不少,不过南昌物价一直不高,十来块钱能吃得很满足。
夜市还有卖手工艺品的,竹编、陶瓷小摆件、草帽,样式多,老板娘说带回去放书桌上,图个好彩头。
我挑了个竹编小龟,老板娘乐呵呵地说“这玩意儿不值钱,图个心情好”。
说到住宿,这次我是选的连锁酒店,地铁口走出来不到五分钟,房间干净,空调静音,晚上睡得还挺安稳。
前台小姐姐说工作日房价便宜,节假日可能贵点,但南昌整体住宿压力不大,除非赶上高考或者大型会展,否则都能订到。
她还提醒我,有些网红民宿虽然拍照好看,实际空间不大,住起来不如老城区的酒店舒适。
建议选地铁口附近的酒店,去哪都方便。
南昌的交通说实话挺顺畅,地铁两条线,公交覆盖面广,打车也不贵。
唯一要注意的是晚上地铁收班早,夜里十点半后基本只能打车或者骑共享单车。
我有天晚上吃完宵夜打车回酒店,司机师傅一路和我聊,说南昌这几年发展快,年轻人多,大家都爱晚上出来走走,吹吹风,约朋友吃宵夜。
司机还给我推荐了几家本地人才知道的夜宵店,说炒粉、瓦罐汤、鸭血粉丝都是南昌人的“救命夜宵”。
有天一早我决定去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这地儿离市区有点远,地铁到头还得转公交。
不过到了现场发现人不多,博物馆很现代,展品丰富,汉代金器、玉器、竹简看得我眼花缭乱。
讲解员特别耐心,讲起汉代贵族生活头头是道,还推荐我馆外的小吃摊,说糯米团、鸡蛋饼一定要试试。
我买了个糯米团,甜糯软糯,第一口下去整个人都觉得清爽不少。
说说南昌的消费水平,整体来看,吃住都不贵。
早餐摊、夜市摊、快餐店,随便一顿十来块,特色饭馆三四十块也能吃得好。
住宿选地铁沿线的连锁酒店,工作日一般一两百就能住下,节假日提前订也不至于太贵。
门票方面,滕王阁、海昏侯博物馆门票都比江浙沪便宜,很多展馆对学生和老人还有优惠。
要省钱的话建议避开节假日,工作日来人少价低,体验感更好。
景点别想着赶进度,慢慢玩,累了找家咖啡馆歇歇脚。
南昌最适合慢生活,别急着打卡,巷子深处的小吃、小店更有意思。
说到本地小吃,除了拌粉和瓦罐汤,鸭血粉丝、藕夹、炒粉、糯米饼、汤圆都值得试试。
吃饭不用特意找网红店,路边小摊、夜市随便吃,味道都靠谱。
南昌的小巷子特别多,走着走着就能遇到一家桂花糕店或者陶瓷小摊,老板一般都挺健谈,问路、闲聊都很乐意。
有时候买东西老板还会多送点零食,说“图个吉利,路上顺顺利利”。
夏天来南昌,一定要防晒,太阳帽、墨镜、驱蚊水都备着。
本地人说,南昌的蚊子比外地人还热情,晚上最好穿长裤,江边风大但蚊子也多。
衣服多带几件,出汗多,晚上江边吹风容易凉。
手机、充电宝、身份证别忘了带,有的景点进门还要查健康码。
如果想去郊区,比如梅岭、象山森林公园,建议自驾或者拼车,公交时间长,打车成本高。
这几个地方绿树多、空气好,适合爬山、野餐、拍照。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晚上早点回酒店,打车记得看清车牌,别贪便宜坐黑车。
南昌的夜晚很安静,街道两边梧桐树下偶尔还能看到老人下棋,年轻人唱歌,大家都不赶时间。
我有天晚上在绳金塔夜市溜达,买了份鸭血粉丝,端着在路边坐,看街头艺人唱歌,唱到一半突然下起小雨,大家都躲到摊棚下,挤在一起聊天。
有个大叔递给我一把折叠伞,说“下雨没事,吃完再走”。
那一刻我觉得,南昌的温度,不是天气,是人。
这趟南昌之行没做太多攻略,基本都是走哪算哪,遇到什么试什么,反而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温暖。
南昌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的城市,但它的好处藏在生活里,一碗拌粉、一杯瓦罐汤、江边的夜风、巷口的小摊、路边的笑脸。
有人说南昌没啥可玩的,其实好玩的都在烟火气里。
如果有时间,不如慢慢走,别赶行程,随便拐进一条小巷子,说不定就遇到让你念念不忘的小店。
下次朋友问我南昌怎么样,我大概会说,别只看网上的传言,自己来走走,吃几碗拌粉,吹吹江风,再说值不值。
毕竟,旅行本来就不是打卡,是用脚丈量生活,用嘴尝遍烟火。
南昌,比网上说得要实在多了。
你要是来了,说不定会像我一样,吃着拌粉感叹一句:“这地方,真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