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0版精选贵州10个清凉旅游景点,整版推荐,具体内容如下:
①:遵义市
赤水丹霞旅游区
位于赤水市南部,面积36.3平方公里,由赤水大瀑布、佛光岩、燕子岩三大景段组成,以丹霞地貌、瀑布群、竹海、桫椤、原始森林为主要特色,形成山、谷、瀑、湖、河、村、珍稀动植物等多样的景观类型,是“千瀑之市、丹霞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缩影。
漫步景区,可见赤色山峦如打翻的朱砂瓶,在绿林间泼墨,与葱郁交织。瀑布似白绸倾泻,奔向深潭腾起水雾。
暑假期间,持中考、高考准考证可免赤水五大景区(大瀑布、佛光岩、燕子岩、四洞沟、竹海)门票。
②:铜仁市
梵净山旅游区
位于铜仁市印江、江口、松桃3县交界,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
梵净山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被誉为“生物资源基因库”,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原始森林、诡谲云海与蘑菇奇石构筑神话之境:红云金顶孤峰刺破苍穹,万卷经书岩叠印亿年地质传奇,山间珙桐花开如白鸽振翅……
梵净山下的江口县被誉为“抹茶超级工厂”,拥有抹茶高标准原料基地和生产线,建成抹茶小镇、抹茶街区。游罢梵净山,喝一杯新调的抹茶,尝一块抹茶松露糕点,自在惬意。
③: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施秉杉木河景区
位于施秉县西北部,以清澈晶莹的溪水以及奇峰异石、芳草佳木构成的峡谷风光为特色。杉木河因其上游多产杉木而得名。景区幽而不闭、深而不险。河床白砂铺垫,沙丘一尘不染。水中鳌蟹结队,鱼虾自在遨游。两岸悬壁藤蔓,古树临空舒展,一派生机盎然。
自助漂流是景区夏天最火爆的项目。杉木河44公里流程内落差高达640米。虽河水落差较大,但大部分河段水深只及大腿。一艘皮艇乘坐2人,漂流全程约2小时。
④:毕节市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
位于织金县和黔西市境内,由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3个分别代表不同岩溶发育过程的地貌单元组成,是反映洞穴喀斯特和洞穴化学沉积物演化历程的杰出代表地之一。织金洞内四季恒温,约16℃。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地质景观组成一个神奇的地下“艺术殿堂”。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还串联起织金大峡谷、乌江源百里画廊等景观。峡谷徒步、游船泛舟、古镇夜游等多元体验,让游客在清凉中感受喀斯特地貌的奇幻魅力。
暑假期间,景区推出“山海奇兽·守护天宫”沉浸式体验活动及亲子研学活动。
⑤:安顺市
天龙屯堡古镇
位于安顺市平坝区,具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人类学家称为“明代生活的活化石”。
600年前的“调北填南”浩大迁徙,让数十万来自今天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的军民踏上戍边征程,留在了黔中大地。这里以石筑城,融军事防御与江淮文化于一体,地戏传承戏剧古韵,呈现出一幅独特的历史文化画卷。
征定河穿村流淌,河畔古槐浓荫蔽日;漫步窄巷石院,穿堂风拂面,夹杂着苔藓清气。游客还可以直观深入了解屯堡地戏、服饰、刺绣、银饰以及美食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⑥:贵阳市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贵州省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距离贵阳市中心仅12公里,平均海拔约1100米,年平均气温15℃左右,以高原喀斯特地貌为主要特征,自然山水灵秀。蜿蜒的花溪河似纽带,串联起公园内十里河滩、孔学堂、花溪公园等景区。漫步河边小道,或是闲坐于路边长椅,望着水面白鹭游弋,很是惬意。
7月的每周六晚,微风作伴,花溪公园音乐广场上举行路边音乐会。市民游客无须购票,可以席地而坐,感受夏日音浪。
⑦:六盘水市
乌蒙大草原景区
位于盘州市,该市年平均气温15℃左右,气候凉爽宜人。乌蒙大草原平均海拔2500米,是贵州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草场。这里绿草如茵,一座座高大的风车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草原上,巨大的叶片在风中缓缓转动,与草原美景融为一体,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景区有10万亩草场、4万亩野生高山矮杜鹃林。这里牛羊成群,有骑马、射箭、滑草等户外运动。入夜,游客可与彝族同胞一起,举火把起舞,品尝当地特色农家美食,感受凉爽气候与炽热民俗的碰撞。
⑧: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万峰林景区
位于兴义市东南部,是中国喀斯特地质地貌中发育最成熟的锥状峰林典型代表,被称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这里,留下“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的赞叹。
上万座锥状峰丛在田园间拔地而起,纳灰河如银链串起布依族青瓦村寨。游客可乘观光车前往景区观景平台俯瞰全景,也可骑行深入峰林,近距离感受田园与峰林交织的美景。暑假期间,上纳灰村推出“稻田抓鱼”项目,是亲子游的绝佳选择。
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荔波小七孔景区
位于荔波县,由一座建于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七孔古石桥而得名。景区隐匿于宽仅1.5公里、绵延19公里的狭长幽谷之中。
景区有小七孔古桥、拉雅瀑布、石上森林等多个景点,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于一体,融雄、奇、险、秀、美为一炉,玲珑秀丽、美轮美奂,被称为喀斯特地貌的“超级盆景”。
景区创新推出“小七孔世遗探险部落”业态,在精品景点卧龙潭至鸳鸯湖2.5公里水域投入独木舟、背包艇等“玩水”产品。
⑩: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肇兴侗寨
位于黎平县东南部,黔、湘、桂交界地段,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青山环抱的侗寨,鼓楼群、风雨桥、吊脚楼错落有致,绿色稻田和古朴村寨相映成趣,侗族大歌、踩歌堂等民族文化活动多姿多彩。
“过节月月有,节庆时时在。”侗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四海宾朋。鼓楼习歌、侗戏展演、篝火晚会等活动轮番登场,在篝火光幕与侗歌音律里,游客与村民一道放声高歌,共同感受民族文化之美。
连日来,贵州避暑旅游关注度持续攀升。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贵阳市跻身今年暑假国内游热门城市前十名,六盘水市、毕节市等城市成为避暑旅居的理想目的地……
作为中国西南的天然“大空调”,贵州夏季平均气温23℃,诞生了不少避暑胜地。我们精选10个景点,绘制出贵州“清凉地图”,为游客清凉一“夏”介绍一些好去处。
地图来源:贵州省自然资源厅
摄影:吴东俊、王 华、李 剑、阳 茜、姚晶权、涂 敏
制图:潘旭涛
“山地公园省”的“流量密码”
清晨6点,数十辆旅游大巴在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延安南路上列队排开,上海游客刘女士拖着行李箱踮脚张望:“没想到暑期才开始不久,贵阳旅游人气就这么高了!”
贵州夏季旅游为啥这么“热”?有“山地公园省”之称的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3.3%,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6%,夏季平均气温23℃,是全球同纬度最凉爽的区域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成为贵州发展清凉经济的“底气”。
7月初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景区层峦叠翠,微风拂过稻田,北京游客王静蹲在田埂边,镜头对准穿蜡染裙的女儿——她们正在拍摄“稻田写真”。她热情地展示起手机相册:“春天赏油菜花,夏天追‘绿浪’,万峰林的美看不够。”
不远处,200余家民宿沿纳灰河生长,“蛋炒饭一条街”上游客络绎不绝。“暑期客流量增长大约40%。”餐馆老板周大姐指着墙上的温度计说,“26.8℃!夏天到贵州旅游的‘松弛感’,都来自这安逸的气候嘞!”
从黄果树巨瀑轰鸣,到荔波小七孔碧潭倒映,再到梵净山巅云雾鎏金,贵州在“长夏全无暑气侵”的多彩山水画卷中彰显清凉魅力,更以丰富的业态让清凉触手可及。
清晨的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薄雾轻笼湖面,来自云南的石磊正和来自五湖四海的跑友们一起热身,准备他的第九次六盘水马拉松赛事:“赛道在森林氧吧里穿梭,抬眼是梅花山的云海,在19℃的夏天里奔跑是一种享受。”
10年间,六盘水马拉松已累计吸引来自50余国的23万人次参与,发展起“马拉松+避暑康养”业态,带火月照养生谷、梅花山旅游景区等康养项目。
午后的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阳光透过木窗洒在绣架上,刚尝过浓郁酸香的酸汤鱼,浙江杭州姑娘林薇又跟着苗族绣娘学起了刺绣。一针一线间,一幅“大暑”节气的刺绣作品初具雏形,她笑着说:“本想来避暑,没想到迷上了贵州民族文化。”
近年来,贵州以场景化思维串联旅游消费链,从舌尖上的酸辣鲜香到指尖上的文化传承,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山地公园省”的活力与温度,成为吸引八方来客的“流量密码”。
如何用好清凉经济的巨大“流量”?贵州“宠粉”诚意满满。今年暑期,贵州推出“一票多日无限畅游”——购票一次,5日内可无限次进入全省国有A级景区,更有对全国学生、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群体的免票礼遇。
同时,贵州持续推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以游客满意度提升带动消费增量,实现“流量”到“留量”的转变。
在遵义市乌江寨旅游景区旁的新民镇惠民社区,“坡坡上”民宿负责人李作怀正为暑期忙碌。这座由闲置资产蝶变成的精品民宿,拥有15间客房及采摘园,5月开业后便迅速走红。游客甘贤娅说:“这里的美景美食和贴心服务,让人不舍得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