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运以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铁”)神农架站、兴山站迎来旅游热。7月1至17日,共有39000多名旅客乘坐高铁抵达神农架避暑、探秘、研学。武铁在汉十高铁、郑渝高铁线上推出的“武汉+武当山+襄阳”及“武汉+神农架+襄阳”旅游计次票,让旅客一票“打卡”三大旅游目的地。“铁路+旅游”不断提升游客出行体验,助推鄂西旅游经济持续升温。
旅游计次票,构建便捷出行新生态。铁路旅游计次票的推出成为连接游客与目的地的重要纽带。铁路部门依托区域内主要高铁线路,设计推出涵盖多个旅游目的地的计次票产品,将核心旅游城市与重点景区串联成线。这种票务创新打破了传统单次购票的限制,旅客可在规定期限内灵活安排行程,实现多个目的地的便捷畅游。同时,计次票在价格上的优惠优势,有效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提升了旅游出行的性价比,让更多人愿意选择铁路方式开启旅游旅程。
激活流量引擎,拉动旅游经济增长。“铁路+旅游”模式的落地,为鄂西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提供了核心动力。铁路网络的完善极大缩短了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时空距离,让更多潜在游客转化为实际消费者,直接带动区域内游客总量的持续攀升。铁路带来的稳定客流,也为旅游市场注入了信心,促进旅游投资环境优化,形成旅游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让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驱动产业转型,迈向全域旅游新阶段。“铁路+旅游”的深度融合,正推动鄂西旅游产业从单一景区驱动向全域协同发展转型。铁路线路如同纽带,将散落的自然景观、人文遗迹、乡村风貌等旅游资源有机串联,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景区自身也在顺应趋势,从单一观光功能向多元化体验转型,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服务精细化水平。这种转型让旅游产业摆脱了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朝着品质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升级,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架起发展桥梁,助力偏远地区振兴。对于鄂西的偏远地区而言,铁路的贯通是改变发展命运的关键一步。过去因交通阻隔而难以开发的旅游资源,在铁路开通后迎来了发展机遇。铁路为偏远地区打开了对外连接的通道,让优质旅游资源能够被更多人知晓和体验,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可以说,铁路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入的增长,更促进了偏远地区与外界的交流融合,缩小了区域发展差距,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铁路+旅游”让高铁沿线城市“清凉经济”成效明显。从便捷出行的票务创新,到旅游经济的全面增长,再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偏远地区的振兴发展,铁路正以全方位的影响力推动鄂西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创新,鄂西旅游必将在“铁路+”的助力下,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湖北 周瑾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