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特别是2024年以来,陵川县锚定“国内知名康养旅居目的地”和“中国民宿第一县”的目标,秉承“品质为魂、产业为基、富民为本”根本原则,聚焦“特色定位、跨界融合、文化赋能”三大抓手,在顶层设计、政策保障、宣传推广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建设打造“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持续提升县域文旅业态、产品供给、综合服务,推动民宿产业的数量、品质、效益、影响力全方位迭代升级,形成了独具太行山脉地域特色的康养旅居产业新生态。
为确保民宿产业高点起步、高标推进,陵川县立足全局化、系统化、集聚化、精品化,委托中国民宿产业发展协会编制“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计“太行云顶”和“太行水乡”两条示范廊带,邀请国内十余家顶尖民宿设计团队,按照“新建、改建、提升”三种模式,量身定制系列主题设计方案,免费供实施单位选用,并同步组建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专家智库,为民宿产业规划设计、运营指导、营销推广等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与支持。
陵川县“有风吹来”民宿
在“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建设打造过程中,陵川县高规格组建精品民宿打造工作专班,制定了首批30个精品民宿任务清单,建立起主要领导定期调度、手续办理专题调度、问题化解现场调度的“三位一体”机制,联动协调、共同发力、集中把关、高效推进。此外,打出全方位政策“组合拳”,围绕民宿建设“政策+资金+人才+土地+配套服务”全要素、全链条扶持体系,出台了《陵川县民宿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试行)》《陵川县民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民宿发展九个方面26条“黄金政策”,制定了“项目+奖补”专项资金管理激励机制,在高效利用专项资金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民宿产业发展活力,形成了精品示范效应。
针对民宿“手续办理难”“用地难”等共性问题,陵川县还创造性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民宿产业证照办理“极简模式”,29个办理事项实行多部门并联审批,办理时限由400余天压缩至170天,为512家民宿办理了特种行业许可证,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同时,建立“民宿用地储备库”,收储20个重点村2193间闲置房屋,储备民宿用地131.47亩,极大地保障了民宿发展的用地用房需求。
母亲茶庄
为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陵川县锚定“一宿一主题、一宿一特色”建设标准,深度激活太行山水生态基底与历史人文底蕴基因,通过系统梳理古建遗珍、状元文化、红色记忆、围棋源脉、中药宝库等地域文化IP,成功培育出以连翘茶非遗传承为内核的“母亲茶庄”、以冰雪运动与星空露营为亮点的“七彩太行云栖部落”等标杆项目,巧妙融入“徒步探险”“避暑康养”“冰雪运动”“中医食补”等体验式元素,不仅构建起“一店一风景、一宿一故事”的产品矩阵,更塑造出具有辨识度的陵川民宿品牌符号体系。
专业化运营能力与高品质服务体系是民宿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陵川县打出“人才孵化+服务保障”组合拳,创新实施“走出去对标研学+请进来精准赋能”双轨策略,组织民宿主理人、运营管家赴莫干山、袁家村、黄河宿集等标杆目的地开展沉浸式研学,深度对接莫干山民宿学院、M30民宿会长等顶尖机构,系统移植先进运营方法与管理模式,构建起系统化、阶梯式、可持续的民宿人才分级培养体系。同时,构建全链条配套服务生态,推动成立市、县两级民宿行业协会,提升行业服务质量,统一规范行业标准,加强民宿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新增两家专业服务公司,为首批精品民宿提供布草清洗、智能租赁等全方位家政服务管理,有力推动陵川民宿产业集群实现品牌化、品质化、品位化“三化”协同发展。
陵川县民宿
为全面打响叫亮“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品牌,陵川县还高规格构建“官方发声+KOL引流+UGC裂变”宣传矩阵,完成“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品牌IP、品牌LOGO及36个品类商标申请,联动新华网、人民网等推出数十篇官方深度报道,携手时代文旅等头部文旅企业吸引2000多位自媒体博主为陵川民宿发声,成功举办M30全国民宿协会会长走进陵川活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民宿会长成为“陵川民宿推介官”,相关推介视频点击量超亿次,“此生必行太行、此生必宿陵川”成为文旅新爆点。
此外,陵川县还激活民宿产业的乘数效应,创新构建“民宿+”产业融合生态体系,通过植入滑雪赛事、非遗工坊、实景演艺、农事体验、药膳康养等多元业态,推动“民宿+体育”“民宿+非遗”“民宿+演艺”“民宿+休闲农业”“民宿+中药材康养”等跨界深度融合,推动单一住宿产品向“夜宿+日游+沉浸体验”的复合型消费集群升级。目前,陵川县已累计打造重点精品民宿34家,辐射带动横水、营盘、浙水等村自发对已有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全县民宿总规模达600余家、床位数2.9万余张;2024年全年,陵川县接待住宿游客超40万人次、营业额突破6000万元,分别较2023年增长238%和320%,形成“核心示范+集群辐射”的发展格局,成为县域经济转型的增长极和山区群众增收的主渠道。
下一篇:出行同意书公证认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