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周光军
龙门石窟、二里头夏都遗址、明堂天堂遗址公园、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唐三彩艺术博物馆、香积寺、洛邑古城、伊河两岸,游人如织,络绎不绝。这些今天看来的景点,都镌刻着昨日中国文明的厚重,未来中国的希冀。
这一切,源自十三朝古都洛阳。
洛阳人说洛阳,“了了十三朝古都”,语气中透着“局气”;外地人说洛阳,这里是中国的起源。
以河为媒,轮上丈量文明。河是隋唐大运河起点,轮是宝马车轮一道辙。2025宝马中国文化之旅,完成配得上宝马中国文明之旅的高度,“文化”和“文明”一字之差,大有不同。
这一次,宝马中国文化之旅触摸真正中国的源头。
跟着宝马去了趟“中国”
7月下旬的洛阳连续多天40度左右的高温,据说是康熙年间以来最热的几天,甚至有社交媒体夸张的说“河南极端高温都把蚊子热死了”。比天气更热的是宝马中国文化之旅19年来的从未间断。9为至尊,探访洛阳,是再好不过的“好搭子”。
隋唐大运河虽然仅剩下了遗址、遗迹,但是运河文明还在传承、赓续。车队从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启程,转场二里头夏都遗址。
二里头夏都遗址“一址”、“一馆”是重点,夏商周起源和“中国”是重大发现。“一址”的遗址占地246亩,距今约3800~3500年,是夏商周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是一座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开创了中国古代都邑制度的先河。
烈日当头,遗址上“中国”二字的金字招牌矗立,人们纷纷合影留念,“中国”才是网红的顶流。
作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历经66年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发现有宫殿、居民区、制陶作坊、铸铜作坊、窖穴、墓葬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铜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遗物,其中的青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绿松石龙形器被誉为“华夏第一龙”。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头都邑的出现,使中国历史由“多元化”的邦国时代进入到“一体化”的王国时代,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基础,被称为“最早的中国”,其文明底蕴通过王朝间的传承扬弃,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 。
巨型为鼎的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鼎天立地,5个展厅,别有洞天。馆藏文物1563件/套,包含青铜器、陶器、绿松石器等。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乳钉纹青铜爵、网格纹青铜鼎、骨猴,被称为镇馆之宝。以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为例,青铜为底,总长64.5厘米,镶嵌2000多片绿松石片,历经3600年仍完好无损,比甲骨文记载的“龙”形象更早约1000年,被视为中华龙图腾的起源象征。
不少人戏言,跟着宝马才去了趟真正的“中国”。
龙门石窟里的独一窟
是不是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都是世界范围内石窟的天花板。龙门石窟考古队老队长史家珍如是说。
说起龙门石窟,史家珍如数家珍。龙门石窟和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四大石窟,各美其美,但是龙门石窟是四大石窟之首。
龙门石窟最窟、最酷。石雕难,群雕最难。龙门石窟集石雕艺术集大成者。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历经隋、唐、五代,长达400多年,长达1000米,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件。
蔚为壮观的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代表作,导游戏称“90元的门票70元看卢舍那”。卢舍那大佛,远近高低各不同,泛舟伊河远观,犹如巨人伫立令人仰望;攀上台阶近看,伟岸身躯,栩栩如生;站在从对岸看,气宇不凡。民间戏称,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用“化妆钱”捐建的,折合今天人民币约合600多万。一种说法是大佛的“面向”就是武则天本人的化身,卢舍那大佛极大,仅头部就有4米之巨,大佛耳朵高达1.9米。
仲夏之夜,华灯初放,白日里不怒自威的卢那舍大佛,威严中几分面善。
伊河青碧,水面宽阔,两岸龙门山和香山满目苍翠,是屏障拱卫,更是中国好风水,石窟连片,景色宜人。
今日的景色,昨日的历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何以三彩不止三彩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洛阳是中国陶瓷之源。
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彩釉陶器的代表,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采用多次烧制工艺制成,其精髓在于色彩的自然窑变效果与艺术表现力。唐三彩的釉色由铅、铁、铜等金属氧化物调配而成,烧制时釉面自然流淌形成斑驳陆离的视觉效果。
三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家启是位90后,留学美国,建筑专业,典型的代际传承,子承父业,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鲜活代表。父亲郭爱和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
郭家启说,唐三彩不止于三彩,实际作品可以突破"三色"限制,通过釉层叠加可呈现丰富层次感。
郭家启的第一个作品是一匹蓝釉白斑马。当时郭家启利用暑假回国的时间学习三彩技艺。当时年轻气盛,认为已经掌握了技艺,就想着搞创作。郭家启以唐代马为原型,去掉马鞍等配饰,只保留了唐代马的精气神和肌肉的质感。但操之过急,还没定型就把模具打开了,结果整个马身子塌陷下去。当时有个直觉,觉得这个塌陷的自然曲线还挺好看,就把它继续做完烧制出来了。郭家启随后找了一个盘子把马放在中间,把作品起名为《憩》。
这种操之过急反倒是得到了父亲的鼓励,随后郭家启连续做了12匹马。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组三彩陶艺作品获得了当年中国陶瓷“大地奖”金奖,并成了该奖项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同年还在法国巴黎大皇宫展出并入选《中国陶瓷年鉴》。
三十多岁的郭家启也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一批黑马。
十三朝古都古今事
洛阳是极具诱惑力的名字,实际的情况比名字更有诱惑力。此前对洛阳的认知是意境的,来之前没有丝毫的感性认识。
眼中看到的龙门石窟、二里头夏都遗址、唐三彩、明堂天堂遗址等景色,心中想到的却是无数历史事件和人物。
绵延1500年的十三朝古都写满洛阳厚重感,不过洛阳人特别“局气”,“了了十三朝”的标语随处可见,就连洛阳高铁站显示屏的欢迎标语都是“冰心玉壶待君来”。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对中国的影响随处可见,显而易见。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司马光的“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都出自洛阳。
发生在洛阳标志性的“人和事”儿真不少。伏羲、大禹、武则天、陆游、白居易、司马光、孔子、老子等等。李白和杜甫在洛阳有过一次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会晤,迄今在香山的香积寺附近还有白居易的墓。孔子从山东登门洛阳拜访老子,儒家、道家、佛家在此起源、碰撞、交汇、融合,洛阳迄今还保留有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孔子问礼处、老子拴牛石。今天司空见惯的“图书馆”一词起源来自“洛河图”,魏碑体是也是鲜卑族定都洛阳后创立的。
2025宝马中国文化之旅,是一场未知过去焉知未来的深度研学游,既触摸了过去古人与历史的事儿,也认识了一批当今的顶流。
洛阳社科院研究员、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安峰,龙门石窟研究院原院长史家珍,二里头遗址考古队队长赵海涛,唐三彩釉画烧制技艺传承人郭家启,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系教授郑岩等大家,通俗易懂地讲述对洛阳、对中国,对文明的认知。
儒家管活人的事儿,道家管死人的事儿。儒道之间,给佛家提供了土壤。活着是人的第一需求,快乐是人活着的最高境界。
鲜卑族是世界上少有的情商、智商一流的民族。全世界有海洋文明、农耕文明、草原文明,唯一没有狩猎文明。鲜卑族从森林走出来,横扫草原部落,但是主动汉化,魏碑体就是鲜卑族创立的。
龙门石窟考古队老队长史家珍挖墓无数,最愿意挖唐朝的墓葬,他说国内外、各朝代,都没有唐墓华丽。还有个说法,唐朝以胖为美,背后的逻辑是唐朝国力兴盛,生活水平高。
宝马家在中国
龙门石窟每天限流5万人,二里头夏都遗址研学游的人群络绎不绝,香积寺停车场车来车往,复建的明堂天堂亮亮堂堂,洛邑古城夜幕璀璨,三彩博物馆手工课体验一把三彩技艺制作……
从夏商周起源到迄今为止从未断代的中国5000年,从鲜为人知的“巴依尔”到如雷贯耳的宝马,再到值得期待的新世代,在传承中创新延续百年。一个是“中国根在洛阳”,一个是“宝马家在中国”。这是2025宝马中国文化之旅的独特标签。
唯有责任为先才能行稳,唯有长期主义方能致远。宝马树立了“更人性化、更智能、更负责任”的未来出行愿景。宝马认为,商业成功、生态环境与社会责任可以并行不悖。宝马在中国绝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制造公司,宝马“家在中国”30年,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分子,是中国社会卓越的企业公民。家在中国,创新自中国,创新为中国,首先要深刻理解与尊重中国文化。宝马中国文化之旅是理解与尊重中国文化的金钥匙。家在中国意味着,宝马深度参与中国社会核心议题,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持之以恒为这个家园创造长期价值。
宝马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新世代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将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深耕完美结合,将中国审美与西方现代设计相融合,实现了从“文化尊重”向用户体验的转化。
宝马始终欣赏且珍视文化多样性,实现“美美与共”。“宝马中国文化之旅”保护中国非遗19载,以长期主义的责任担当,写就宝马“创新+责任”篇章。至今为止,项目已资助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累计惠及2.18亿人次。
今年宝马中国文化之旅,恰逢华晨宝马总裁戴鹤轩(Dr.Franz Decker)博士告别中国。戴鹤轩博士在中国工作9年,堪称宝马在华工作时间最长的老外,三年一续的合同,一续再续,沈阳荣誉市民和中国政府友谊奖都是对他的褒奖。
按说,升任宝马集团首席信息官及信息技术部高级副总裁的戴鹤轩,8月1日必须“到岗”,完全不必参加7月中下旬的宝马中国文化之旅,看得出他是对中国文化的真热爱。2025宝马中国文化之旅是戴鹤轩博士在中国参加的最后一个对外活动。借助宝马中国文化之旅,戴鹤轩和中国深情告别,他说与宝马在中国30多年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相比,他更热爱中国的文化。对宝马而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发动机,责任是驶向未来的方向盘。
从“何以中国”到“家在中国”,是宝马作为一家车企的长期主义实践,是宝马在传承中创新的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