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伽马数据发布了《2024—2025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2025年1—6月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2025年1—6月上海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评估报告》,部分关键数据如下:
2025年1—6月上海网络游戏总体销售收入832.83亿元,同比增长10.80%。
2025年1—6月上海网络游戏(国内)销售收入687.37亿元,同比增长10.73%
2025年1—6月上海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45.46亿元,同比增长11.12%。
2025年1—6月,除电子竞技游戏收入之外,上海电子竞技产业其他领域带来的收入为32.54亿元,同比增长率为6.91%。
国内多端共同增长,出海优势明显
具体到国内市场,上海网络游戏销售收入687.37亿元,同比增长10.73%。
其中上海移动游戏销售收入526.51亿元,相较2024年1—6月收入476.36亿元,同比增长10.53%。
而上海客户端游戏销售收入120.27亿元,相较2024年1—6月收入106.33亿元,同比增长13.12%。伽马数据分析认为,这主要来得益于部分经典客户端产品陆续回归。
出海方面,上半年上海网络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45.46亿元,相较去年同比增长11.12%。
电竞产业领跑全国,IP塑造、多元化布局具有优势
报告显示,电竞方面,除电子竞技游戏收入之外,上海电子竞技产业其他领域带来的收入为32.54亿元,同比增长率为6.91%。直播、赛事和俱乐部多个领域均为上海电竞产业收入带来增量。
从全国收入占比看来,上海在电竞领域仍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2025年1—6月,上海电子竞技产业非游戏收入占全国比例达25.5%,较去年同期微增。
同时2025年1—6月,上海电子竞技俱乐部的收入为3.85亿元,占全国电子竞技俱乐部收入的比例为42.94%。
上海游戏产业优势
原创IP塑造能力步入成熟期,原创游戏IP产品流水占比保持增长。
2024年上海流水超千万元的移动游戏中,中国原创游戏IP产品流水占比67.8%,市场份额保持增长,相较2023年增加近5%。
上海游戏企业对原创游戏IP塑造能力已经步入成熟期,衍生出多种原创IP塑造形式,既能够在产品层面基于原创游戏IP不断推出具有创新风格的续作,也积极推动原创游戏IP在其他领域释放价值,成为市场中独特的竞争壁垒。
上海游戏产业链关联企业众多,覆盖支付、美术、数据等细分环节。
上海游戏产业链关联企业众多,且在各个环节均产生了代表性企业, 同时,上海游戏产业链企业还覆盖了诸多产业关注的细分环节。
以海外支付为例,游戏出海已成为企业拓展市场寻求增量的重要方式,但其在支付环节所面临的支付渠道受限、支付效率低、支付安全性无法保障问题,限制海外业务展开。
市场调研中,57.21%企业认为与支付平台合作能够对游戏企业出海产生较大帮助。上海的支付服务型企业,为游戏企业提供支付服务,提升用户支付成功率、降低支付成本,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此外,上海游戏产业链还包括游戏大数据分析、游戏美术服务和人才培训、云游戏等相关企业。
终端布局多元化,客户端、主机游戏版号储备具有优势。
全球重要游戏市场中,主机与PC端仍占据核心地位,但国产游戏在这一领域的布局尚有提升空间。相比之下,上海在客户端、主机端的版号储备上展现出先发优势——2025年1—6月上海获批版号中,多端互通版号占比达7.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为布局主机与PC市场奠定了基础。
作为游戏产业发展的中心城市,上海游戏产业相关活动密集且形式多样,无论是面向行业内部的交流峰会,还是面向广泛用户群体的游戏展会,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
产业发展产生强大的正面溢出效应。一方面,技术创新为众多传统领域赋能。游戏引擎、VR/AR、AI生成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仿真、工业设计等领域。上海企业开发的“虚拟手术训练系统”,通过游戏化交互提升医疗培训效率,获国家卫健委重点推广。
另一方面,游戏产业的发展也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众多游戏展览、音乐会、国际电竞赛事吸引大量观众,有效带动周边消费。
如今我们再看到上海对游戏的种种支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2024年,上海各区发布了数字内容专项申报通道,补贴方式更细,范围也更广。
去年CJ期间还有消息传出称,米哈游、鹰角、莉莉丝共同发起了打造「漕河泾版秋叶原」的动漫文化街区计划,并获得了徐汇区文旅局、市场监管局等政府机关的指导。
而就在上周,上海徐汇区正式公布了「元界Neo World」元宇宙街区——全长1.9公里,各大游戏IP将以具像化形式融入其中,未来该街道将举办《明日方舟》《原神》等IP的主题周活动。
徐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这里不仅是游戏公司的办公地,更是创意碰撞、资源对接的生态圈。”
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感受到,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历程,绕不开上海,而上海如今同样离不开游戏,二者已经形成了紧密的关系。
下一篇:巴国婚事考察铁山坪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