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在“星空瓶”前打卡拍照。
游客在星空露营地纳凉。本报记者 吴树江摄
□姜玥涵 荆明超 本报记者 吴树江
夏日炎炎,当暮色洒下金色光线,15顶白色帐篷如蘑菇般绽放在绿坪上,8套膜结构天幕似银帆扬起——这片曾经是煤矿棚户区的荒丘之地,如今已建设成为南山南星空露营地,日均迎接游客超3000人次,成为鹤岗市南山区最耀眼的城市名片。
“以前这山全是黄沙粒儿,坡上只有几棵榆树,山脚下是矿工居住的平房。”本地居民的记忆与眼前的景象形成震撼对比:如今,800平方米木栈道如缎带缠绕山体,5座“草帽凉亭”散落于绿意间,“星空瓶”景观在夜幕下流转着梦幻光斑,3000米长的氛围灯将桥梁、树木勾勒成发光的剪影,4座高杆灯与2套激光灯交织,让20米高的小山丘拥有了俯瞰城市的璀璨视角。
最动人的是工业痕迹的温柔留存:网红大树的“眼睛灯”闪闪发亮,帐篷区旁边的矿工雕塑与烧烤架的烟火遥遥相望。“我们保留了历史痕迹,让煤灰地‘长’出了星光。”南山区城管局副局长李美军说。
“周末的舞台从早到晚都有节目,昨晚还有萨克斯乐队在天幕下演奏。”来自浙江的游客周立军举着手机拍摄激光灯表演。
两个演出舞台串联起昼夜狂欢:清晨有广场舞阿姨的扇子舞,黄昏上演社区乐队的民谣,深夜帐篷区飘出吉他弹唱声。最热闹的是“七天连演”活动,当《南山南》的旋律响起时,台下来自青海的游客冶文龙跟着哼唱,他说:“在抖音上刷到时以为加了滤镜,实地看灯光比视频中的还震撼。”
从荒丘矿坑到星河营地,如今的南山南,山水与灯光交相辉映,烧烤区升腾的烟火气与舞台上的民谣旋律交织,书写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诗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