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品橙旅游发布《美团旅行:“营口海景房”“日照海景民宿”热度200%》。据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日照海景民宿”搜索量同比去年上涨均超200%。暑期海岛游热度正带火北方小城,而日照,正是这股浪潮中一个耀眼的亮点。
这飙升的数据并非偶然,它映照着日照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
从赶海园的欢笑声,到新中式屋檐下的茶香袅袅,这座滨海之城正以民宿为笔,以山海为卷,拓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可能性,书写着一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伴随旅游产业的蓬勃兴盛、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民宿产业也应运而生。新时代品牌主理人、扎根创业的渔家子弟、95后资源整合者——一群弄潮儿“各显神通”,创新民宿发展样态,推动日照民宿产业“遍地开花”,让传统村落在潮起潮落间绽放新生。
01
以民宿为窗,传递日照魅力
在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张家台村内,五座“枕上海岸庭院”系列艺术民宿依海而建。80后主理人成兵,正以民宿为窗口,向天南海北的旅人传递这座滨海小城的独特魅力。
“日照的海岸线经过生态修复,绿道贯通后焕然一新,我想让游客真正住进这片山海里。”成兵介绍,民宿融合渔村文化进行现代化艺术改造。清晨沿海岸绿道骑行,傍晚在礁石滩赶海,归来后小院围炉烧烤,沉浸式游玩成为旅人独特的“日照记忆”。
在成兵的规划中,民宿不仅是休憩之所,更是海岸生活方式的连接点。纵向发展上,团队持续打磨自有民宿品牌,同时为周边民宿提供设计、运营指导,推动民宿业态升级;横向则延伸出“民宿+”多元业态:与渔民合作开发出海捕鱼项目,设计绿茶采摘、蓝莓园体验路线等。“去年我们接待了5000多名客人,六成来自江苏、上海、安徽、湖北、河南等远程省份,很多人通过民宿重新认识了日照。今年暑假,这份认可也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热度,七月份,整月预定超过50%。”
02
以渔家为基,民宿焕新升级
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后滩西村的商业街区里,“好客之家”民宿老板刘家超正为客人整理赶海工具。这位渔家子弟,亲历了从传统渔家乐到精品民宿的蜕变。
2017年,随着“三村联动”改造工程启动,后滩西村开启转型之路。曾经的老渔村落摇身一变,化身中式元素拉满的滨海休闲旅游街区,并打造了“海集·滩西”项目品牌。
2022年回迁后,作为该村首批“民宿+”实践者,刘家超积极创业,将传统渔家院落升级为包含10间主题客房的精品民宿。此外,他还将赶海元素融入旅游体验项目,在短视频平台上“晒”出带客人赶海的视频。这段时间,正是暑期游旺季,他每天可以组织2场赶海活动。“从五月份到现在,我们这里基本天天满客,偶尔有几个空余房间,生意挺不错的。”
如今的后滩西村被选入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216家民宿各具特色。这个曾世代捕鱼为生的渔村,通过“统一规划+村民自营”模式,实现旅游服务提质升级。旺季时,全村日接待游客4000人左右,户均年收入较改造前增长2倍。
03
以记忆为笔,绘就舟边盛景
现如今,年轻的创业者逐渐成为社会奋斗的主角。00后孔嘉升将父辈的渔家乐打造成网红民宿“舟边”,以推窗见海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滨海民宿代表。
2008年,孔嘉升的父母在海边开启渔家乐创业,用木板床、包吃住的传统模式接待游客。“那时候房间按人头收费,20-30元/人。”孔嘉升回忆。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家庭旅馆逐步改造为带独立卫浴的标准间,近几年转型为精品民宿。“ 转型之后,能引来更多客流量。今年暑期旺季刚开始,我们这边满房率达到了80%。”
“比起其他的民宿主,我可能更年轻一点,思维更年轻化。”孔嘉升介绍,“舟边”二字源自他的童年印象——沙滩上停泊着渔民修补的木船,海风裹挟着桐油气息。他将这份对海洋文化的珍视融入经营细节:伴手礼包装印着帆船LOGO,日照绿茶、鱿鱼丝、虾皮等特产搭配手绘明信片,让游客将“海边记忆”带回家。
随着日照28公里滨海绿道的建成,骑行、徒步游客显著增加。孔嘉升观察到新机遇:“每月看日出时,都能遇见晨跑、骑行的游客,他们在绿道发现民宿集群,逐渐形成口碑效应。”
04
以品牌为帆,领航听海征程
整合民宿资源,建立统一品牌,通过网络销售……这是95后“听海院墅”民宿品牌运营者王海涛的创业路径。
2022年,王海涛敏锐捕捉到游客从“住酒店"向"深度体验”的转变趋势,于是整合肖家村民宿资源,打造“院落式度假”产品:每家民宿配备独立厨房、烧烤区及休闲空间,管家提供赶海指导、海鲜代加工等定制服务。
通过“品牌方设计运营+村民线下管理”的合作机制,王海涛团队为村民民宿注入专业化基因。统一品牌标识、自媒体矩阵营销、服务标准化培训等举措,使民宿均价提升40%,入住率提升48%以上。“‘听海’品牌最初只有两三家民宿,发展到如今已有66家。2024年我们接待游客数量5万人次,预计2025年突破10万人次。每年暑假,房间订购都很不错,今年更是如此。”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听海”模式展现出强劲活力。王海涛计划年内拓展至100家民宿,并开发海上运动、非遗体验等多元业态。“让更多年轻人看见乡村的无限可能,这才是最有成就感的创业。”
05
以美学为韵,雕琢慢谷风华
丝山北麓,双庙村内,一座白墙黛瓦的苏派建筑群竖立于青山茶园之间。门扉轻启,潺潺流水声伴着茶香扑面而来,这里是日照新晋文化民宿“慢谷云庐”。老板曾荷花正以宋代雅士的生活美学,为都市人打造着"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精神栖息地。
“慢谷云庐的慢字是有内涵的。”主理人曾荷花介绍:“希望大家可以放慢一些脚步,回到大自然里感受一下慢生活。放松下来,才能感受知足当下的幸福。”
这座文化民宿的诞生,承载着主理人夫妇十年江南生活的乡愁。曾在宁波工作的夫妻俩,将吴地建筑形制与日照乡村肌理相融合,耗时两年改造村舍,既保留传统民居的方正格局,又注入苏式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巧思。庭院内飞檐翘角、池水潺潺,与自动喷雾系统营造的云气共舞。
随着日照“全域旅游”战略推进,这座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生活哲思相融合的民宿,成为山海之间民宿设计新范式。
06
以文旅为桥,焕发渔村新貌
沿着绿道走进吴家台,海风轻启“暖海小院”的院门,秋千架在庭中摇晃,渔网装饰的墙面缀着贝壳风铃。“绿道建起来以后,环境也好了,吸引了更多游客。”民宿老板姚姐笑着说,“7月刚开始这几天,小院房间就被预定了。这个暑假,我很有信心。”
这个距离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仅500米的海滨村落,正探索着“海滨+民宿”文旅融合发展之路。近年来,吴家台以“茶旅”“渔旅”“农旅”三旅融合为突破口,推动民宿提档升级:既守护渔村原始风貌,又植入现代旅居美学,让老渔村焕新颜。村民们深挖本土文化特色,将传统渔业元素转化为旅游资源——渔家宴蒸腾着海味,海钓体验吸引垂钓客,渔民文化节再现渔家风情,形成独特的文旅吸引力。
据统计,吴家台村精品民宿由2024年的160家,发展至今为260家。去年全年,该村共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户均年增收15万,真正实现了"一片民宿带活一个村庄"。
随着阳光海岸整治提升,这些星罗棋布的特色民宿,拓宽着文旅融合广阔空间,也链接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100个村庄中有超过40个发展起民宿产业,有效带动了全域旅游发展,缓解了沿海旅游压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民宿的集聚效应,让村民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伴随精品民宿的打造,村民的文明素质与经营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整体环境也焕然一新。
从最初单一的“渔家乐”到如今多元体验的精品民宿,山海天的民宿故事,始终涌动着向海而生的蓬勃力量。
正如网友留言:“居住在民宿里的三天,我读懂了山海天的浪漫——它是绿道上的海风,是锅里蒸腾的海鲜,更是推开院门时,那片惊艳你的蔚蓝。”
来源:日照山海天发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