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沉浸式旅游”深受消费者青睐,各种“沉浸式”文旅街区亦屡见不鲜。“沉浸式”,顾名思义,就是融入其中。现代的沉浸式主要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出发,使人沉浸在精心营造的幻妙氛围中,形成全新的场景体验。
“沉浸式”最早发源于戏剧领域,后逐渐在演艺圈、家居圈、科技场馆得到广泛应用。在旅游行业,“沉浸式旅游”是一种伴随体验经济出现的新的旅游方式。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给体验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计方会动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营造全息场景,让人沉浸其中,真切体验某个主题的“沉浸式”。其重点在于体验。
旅游本身就是人们从事旅行、游览的活动,是人们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具体地说,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使其文化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离开常驻地,前往旅游目的地所进行的具有劳动与休闲双重性质的非迁居性的观光游览活动。
既然旅游本身具有文化需求,又强调体验。那么,沉浸式的旅游体验设计则可以为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拓开一方空间。然而,真正做到沉浸式旅游体验不仅需要对景区的精心设计、对当地文明内涵的挖掘,更需要给旅游者设计一个角色,让旅游者能在设定的情境中找到自己的角色。
就如同玩游戏一样,游客有角色的代入感,真正融入其中,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比较成熟的沉浸式旅游体验多集中于演艺。以锦上添花文旅集团打造轻资产不夜城项目为例,都有以当地文化为背景的实景节目。如明月·山海间火爆的美人鱼表演、章鱼精灵等,象州梦幻夜的打铁花、象州棋语、古琶茶女等。
交互式的情景演出提升了景区活动的参与性,让游客游览其中深有感触,离开之后又难以忘怀。
这其中,主题是贯穿景区的灵魂。主题突出可以帮助景区树立形象,也可帮助旅游者找到来到此次的情感脉络,甚至可以精准定位目标游客市场。
其次,旅游者的举动在情景营造上有巨大的作用。
多数景区在开发设计过程中,只是营造了一个特定的、牢固的氛围,游客只能走马观花,始终以局外人的身份去体悟,看完后或许有点印象,但再次旅游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锦上添花文旅集团的项目,均有很高的复游率。
那么,如何营造情境,让景区活起来,让游客来了还想来?这就需要景区给游客特定的归属感。
归属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心理需求,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自己感觉被接纳,心理上有安全感与落实感。
而在景区中添加一些与景区文明氛围相符合的主题演艺恰恰能起到此类作用。演艺的主体是人,演艺的形式是灵动的,演艺的展示方式是多元的。
如若演艺主办方在动作设计的时候给游客更多参与的机会与空间,让游客真正的参与进去,抹去演员与游客之间的界限,那么,演艺结束后,游客一定会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