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特色民宿焕活美丽乡村(探访)
本报记者 窦 皓 《人民日报》(2025年07月01日第 07 版)
图为浙江松阳县古村落中的民宿,由村中老屋改造而来,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松阳县文广旅体局供图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
如今,个性化民宿成为年轻人旅行出游时的热门选择。坐拥好山好水的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民宿经济,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力。目前,浙江省有持证民宿2万余家,去年民宿产业营收超过100亿元。记者在浙江进行实地采访,从民宿产业的“生长”变化,探美丽乡村的发展新貌。
湖州德清——
民宿管家提升服务
夏日清晨,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云雾中的万亩竹海,一片翠绿,莺声婉转。这片山峦间,集聚着德清95%以上的民宿。
山脚下,一家名为“莫干山缦田”的民宿里,90后民宿管家颜传波正在确认预约入住信息。他给客人发送了民宿路线图,并附上贴心留言,提醒不要走错路。
“早听说这里山好水好服务好,果然名不虚传。”来自上海的张先生一家四口一到民宿,颜传波立即接过行李,介绍周边情况,并为他们一家设计好了个性化的游玩方案。
提前联系客人、推荐游玩地点、安排行程、带队活动……“要让客人享受到最细致的服务”是颜传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0年,从事土木工程多年的颜传波,决定转行成为民宿管家。那一年,德清县发布《民宿管家职业技能等级评定规范》,为民宿管家职业化奠定了基础。
从刚入行时的一头雾水到如今驾轻就熟,莫干山民宿管家培训中心是颜传波这几年常来学习交流的地方。2021年正式运营以来,这里开设了针对民宿管家、民宿主理人的多种课程。“我还在这里学了茶艺、咖啡调制等课程,方便应对各类工作场景。”颜传波说,到这里“见见世面”,帮助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目前,培训中心累计培训1.7万余人次。
去年,民宿管家国家职业标准正式颁布。经过笔试和实操测试,颜传波顺利拿到了职业技能等级(初级)证书。在德清县,像颜传波这样的民宿管家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德清县人社局还对在当地参加培训并通过考核的民宿管家给予奖励补助,对获得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给予人才技能津贴。2024年,德清的846家民宿共接待游客超890万人次,营收超30亿元。
“民宿管家要有‘十八般武艺’,但说到底,要让客人玩得开心、舒心。”颜传波对未来的规划是,留在莫干山,成为更好的民宿管家。
杭州桐庐——
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不同于有些村庄的静谧,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石舍村别有一番景象,广东游客宁晓晶用一个词形容:热闹。
沿着蜿蜒石板村道漫步,一侧是重峦叠嶂的青山、清澈见底的芦茨溪,另一侧是错落的古宅。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人流如织。
咖啡书屋、乡村酒吧、瑜伽馆……人气兴旺的秘密便藏在多元业态里:全村建成民宿32家,很多是民宿综合体。
啥叫民宿综合体?“除了能休息,还能体验瑜伽、手工等,节假日常举办艺术市集和乡村音乐会。”原本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邢伟彬,是村东头洒秀民宿综合体的主理人。他说,节假日民宿的入住率能保持在七八成。
丰富的业态,多样的选择,让更多人留在乡村。来自上海的画家金钰琦在这里租下了老宅子,创办了艺术馆和水彩工作室。工作室内,金钰琦与村民聊日常也聊创作;艺术馆里,他指导村民创作的水彩画挂满墙面。
截至今年5月底,邮储银行桐庐县支行共为桐庐民宿业发放民宿产业贷437万元,助力民宿产业发展。当地同时做长“民宿+”产业链,近年来,石舍村已吸引了农学专家、书画家、摄影师、篆刻师等40多名创客加入,其中20余名常驻于此。
村民也在发展中获益。“76户农户中,有50多户领取了营业执照。全村有90多个营业实体,涵盖多种业态。”石舍村党支部书记蒋勇飞介绍,村里常住村民如今增至200多人,夏季日均游客量达到了3000人。
石舍村还与邻近的芦茨、茆坪两村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富春江畔的芦茨村主打亲水休闲,茆坪村侧重田园体验,三村差异化定位既保留了古村落风貌,又实现了业态的有机更新,以民宿为核心打造出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带。
通过系统规划,富春江镇已培育出多个特色鲜明的“民宿+”产业集群。2024年,石舍、芦茨、茆坪三村村集体总收入545万元,民宿总量超300家,年接待游客249万人次。
“民宿不仅是住宿空间,也在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桐庐县民宿行业协会会长王贞妤说,2024年桐庐县民宿经营收入达5.53亿元,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版式设计:张芳曼
上一篇:佳木斯抚远 奏响旅游发展新乐章
下一篇:跨境巴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