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如果敦煌藏经洞有记忆
创始人
2025-07-01 06:04:13
0

125年前的今天,因一个偶然的巧合,成为敦煌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

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发现莫高窟藏经洞的经过。这间不足8平米的洞窟,在封存数百年后,得以重见天日。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开启了一门全球显学“敦煌学”,也激荡出中国历经沉沦、憾恨而奋起、复兴的恢宏变奏。

(一)

据后世统计,藏经洞内,封存了4至11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各类文物5万余件。敦煌学大家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敦煌和新疆地区。藏经洞内这批珍宝的历史价值之重,可见一斑。

然而,珍宝现世后的遭遇,可谓令人痛心。英国探险家奥雷尔·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先后前来,他们精挑细选、或买或骗,带走了藏经洞里最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精华。而那个发现藏经洞却又坐视瑰宝流失的王道士,由此背负骂名。

1908年,伯希和路过北京,将敦煌文书之事并不隐瞒地告诉京师图书馆馆长缪荃孙,后者只淡淡地记了一笔:“奇闻也”;次年,伯希和再度来京,携五十几件藏经洞文书,请罗振玉等中国学者观看,罗振玉感叹,这是“极可喜、可恨、可悲之事”。面对学者们收集剩余文献的请愿,清学部拨款6000两,责成甘肃官府去办,可这些钱大多被敦煌官府截留,只给了王道士300两。随后几年,日本和俄国赶来的探险家以及重返敦煌的斯坦因,都没有空手而归。

敦煌文书的流散,到底应该归咎于谁?有学者认为,“清末中国的学者是书斋中的士大夫,完全没有斯坦因、伯希和那样的学术敏感,也没有任何专业考古学的训练,所以敦煌宝藏的流失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二)

文载于物,神韵绵延。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进程的见证,其命运同样折射着国运的兴衰。

在曾经风雨如晦、积贫积弱的年代,中国在坚船利炮下门户洞开、四分五裂,亿万民众如浮萍飘摇、命若草芥,文明与文物如何能免于蒙难?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今天,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里存放着大约167万件中国文物,仅英国博物馆就有23000多件。而境外民间收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除了莫高窟藏经洞被搬空、圆明园珍宝被掠走,还有太多扎心的历史段落。比如,开凿于北朝东魏至隋唐时期的天龙山石窟,是中原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佛教石窟。20世纪初,日本建筑学家关野贞来华考察,寻访天龙山石窟遗址并回国发表报告。此后,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学者纷至沓来,一尊尊完好的菩萨像被盗凿、被切割,继而被粗暴拉出天龙山,最终落得身首异处。

《女史箴图》唐摹本、昭陵二骏、唐鸿胪井刻石……所列不过沧海一粟。每一件流失海外的珍宝,都凝聚着千年传承的智慧结晶,都是中华民族不应遗失的珍贵记忆。如果颠沛流离的文物会说话,那声声呼唤必定响彻云霄——“待我回家,带我回家。”

西安碑林博物馆展出的六骏,其中二骏为复制品。王保国摄

(三)

文物光华,惊艳世界,一念在兹,万山无阻。

“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为了迎回流失国宝,从民间到政府,多年想方设法、积极行动。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物大致是通过5种渠道流落海外的:其一,正常的贸易或馈赠;其二,由移居国外的华侨带出;其三,战争劫掠;其四,非法发掘、偷盗,包括私自盗掘古墓、古遗址,盗凿石窟内雕像等;其五,以低价骗取。

凡属正常往来,不在追究之列。而后三者,则理当诉诸国际法律追索讨还,或从道义上提出有条件归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依法坚定追索流失文物,已经先后促成了300多批次、15万多件流失文物回国。

“1970年公约”及“1995年公约”分别对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机构、相关自然人(法人)的归还义务作出了规定,这是目前国际社会上追索流失海外文物应用范围最广泛、认可程度最高、影响力也最大的公约。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某些国家的沉默应对仍是巨大的现实阻碍。

今年5月的国际博物馆日,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结束在美国79载羁旅,回归故土。这是我国就历史上流失文物启动主动追索的首个成功案例。每有国宝归家,舆论场上总会回荡起深沉的思绪,那是对文明瑰宝的痛惜,是历史伤痕的不堪回首,更是坚定向前的决心和意志。

(四)

文物是有生命的。

按照自然规律,所有石窟最终都将消失不见。但那些心怀热爱、肩负使命的人,努力传承着保护文化的责任,让莫高窟藏经洞为更多人所识。

在巴黎留学时被伯希和所编的《敦煌石窟图录》深深震撼的常书鸿,成为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所长,开启了机构性保护莫高窟的道路。此后,遗留的彩塑和壁画再没有遭受大量偷盗。

在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沙漠之城,生活条件之艰苦可以想见,但莫高窟的壁画穿越了历史的美,以一种纯粹的方式感染和支撑着每一代研究人员。现场考察、研究技术、修复壁画,日复一日,帮助文物恢复往昔光彩。20世纪,敦煌研究院历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三任院长,更预见性地为敦煌培养了一批人才,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坚力量。

有人引领,有人接班。有人老去,有人年轻。如今,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已发展到200余人,他们守护着现存的735个洞窟、4.5万多平方米壁画、2400余尊彩塑,以文字、测绘图和照片三种方式为洞窟做“二十四史”,读透洞窟的每个细节;以新技术开凿 “数字藏经洞”,打造出沉浸式场景,让每一块斑驳,每一处刮痕都无比清晰,让历史的印迹得以永存。

(五)

从无奈痛失,到精心守护,莫高窟藏经洞的遭遇,正是中华大地上一众文物的缩影。

泱泱中华,博大精深。59项世界遗产、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将它们保护好利用好,是当代中国人的重要一课。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网红”博物馆、“网红”文物频频涌现,文博场馆“地标效应”凸显,“为一馆赴一城”成为旅游新风尚……“文博热”的本质,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历史向往与文化热爱。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就是回到历史“现场”,见证着文化自信的悄然复兴。

从文物,见国运。国力衰微之时,历史珍宝惨遭劫难;今天,我们迎回失散的珍宝,珍视祖先的馈赠,也用全新的方式讲述东方故事。一晃百余年,在文物的生命中或许只是一瞬,但这般历史性的转变,其意义已足够深远。

运脉牵连,兴者襄见。文物珍宝和当代中国的我们,还将共同见证更坚定的热爱与守护,更灿烂的发展与复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股份行最年轻行长!“80后...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6月30日发布公告称,核准白雨石恒丰银行股份有...
2025-07-01 04:28:17
原创 ...
6月22日,极狐汽车首次对外发布声明称,“已经结束合作”,与其合作...
2025-07-01 04:23:27
载誉而来,雷霆前锋杰伦-威...
北京时间6月23日,雷霆队在主场击败了步行者队,总决赛大比分4-3...
2025-07-01 04:22:31
原创 ...
一部《孝庄秘史》曾经揭露了孝庄皇后、多尔衮和皇太极的爱恨情仇,令无...
2025-07-01 04:03:28
原创 ...
“传染病”在古代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瘟疫。 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差,瘟疫...
2025-07-01 04:03:24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难民这个问题那是从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有的,...
2025-07-01 04:03:20
原创 ...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因此耕牛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历朝历代宰...
2025-07-01 04:03:18
原创 ...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但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有太多荒诞离奇...
2025-07-01 04:03:09
原创 ...
中国古代的刑罚可以算的上是花样百出,论刑罚而言,最早有记录的刑罚是...
2025-07-01 04:03:08

热门资讯

暑假家庭北京游五天四晚多少钱?... 暑假来临,不少家庭都在计划一场难忘的旅行。而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无疑是家庭游的热门之选。北...
在甘南的七天六晚:草原星空帐篷... 甘南七日六晚深度游:草原、星空与唐卡的诗意栖居 甘南,这片被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温柔环抱的秘境,以广袤...
四川旅游导游电话号码,四川旅游... 四川,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诱人的美食吸引着无数游客。无论是壮美的...
快乐过暑假 安全不放假 王子锋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陈青昊提醒,暑期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也恰逢我国的主汛期...
北京十佳导游个人名单,北京玩四... 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华夏大地熠熠生辉。它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庄...
万豪旅享家家携万丽、万怡品牌首... 新疆华美胜地库尔勒万丽酒店及新疆华美胜地库尔勒万怡酒店盛大启幕 万豪旅享家旗下超30个卓越酒店品牌...
游客冰岛租车遭天价索赔,当事人... 近日,多名中国游客曝光在冰岛租车遭遇天价索赔——即便购买最高等级的全险,租车公司(租车行)仍以车身细...
2025年暑运,贵阳机场预计运... 2025年暑运于7月1日开始,8月31日结束,共计62天。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预计完成旅客吞吐量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