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矿”到“富矿”:一座千年采石场的蜕变与新生
创始人
2025-06-30 15:02:52
0

浙江台州黄岩的山下郎村,曾因采石闻名,也因矿竭而沉寂。

2023年,承载着千年采石记忆的黄岩石窟迎来重要转机。黄岩区特邀清华大学徐甜甜教授团队担纲设计,为这座沉睡的工业遗址注入新生。经过15个月精心改造,2025年1月,石窟正式对外开放;同年3月,设计改造黄岩石窟的徐甜甜教授荣获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沃尔夫奖。

如今,走进这片沉睡多年的矿坑,扑面而来的不再是粉尘与机械的轰鸣,而是岩壁上流动的光影、洞穴里回荡的音乐声,以及游客此起彼伏的惊叹——“这原来是个采石场吗?”

蜕变

在保护与创新间寻找平衡

黄岩石窟位于黄岩江口街道山下郎村,自唐代建县起,这里就是筑城、铺路、造桥、修渠及民众建房所需石板石条的取材地,被称为“山下郎石板仓”。曾经,一块块石材从这里被开采出来,运往四面八方,铺就了城市发展的基石。

20世纪80年代,随着最后一记凿击声在山洞中渐渐消散,黄岩石窟这座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矿坑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当开采的喧嚣归于沉寂,矿洞也在时光中变得默默无闻。

“小时候只知道这里有个叫‘盘龙洞’的地方。”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岩人,黄岩石窟运营方、台州市永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陈剑回忆道,20世纪90年代,当地也曾尝试将其开发成旅游景点,但却未取得成功。“我记得叫‘锦绣黄岩’景区,里面摆着些帝王将相的雕塑,灯光昏暗,小孩子进去都会害怕。”

石窟建设改造前(图源:受访者)

转机出现在2023年。黄岩区邀请清华大学教授徐甜甜团队操刀设计,为这座沉睡多年的千年矿洞带来新的蜕变。

黄岩区文广旅体局资源开发科负责人丰子渊向记者介绍,设计团队采用了“建筑针灸”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是“最小干预”原则,强调在充分尊重每个洞窟原始形态,通过精准、有针对性的小规模改造,实现“因窟制宜”,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自然景观的整体活力。

“改造工程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两大重点:结构加固和游览通道建设。”陈剑表示,面对石窟内部复杂的地质条件,团队首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但由于石窟内部空间的特殊性,大型工程机械无法进入,大部分施工都依靠人工完成。“其中针对洞窟存在的风化、结构不稳定等安全隐患,加固的点位就超过4000个。”

石窟建设改造中(图源:受访者)

在基础建设方面,团队则采用了拱桥式主通道设计。这种结构不仅确保了游客的通行安全,还巧妙地减少了对原有洞窟结构的干预,“这些基础建设工作我们称之为‘土建’部分,是整个项目的根基。”

基础工程完工后,运营团队开始了“穿衣戴帽”的精细化工作。所有新增设施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导视系统的创新设计:专属设计的“石窟体”字体通过投影技术呈现,与岩壁浑然一体。就连最细微的电线处理也独具匠心——用藤条包裹,巧妙隐藏了现代管线。

2025年春节,历经15个月的改造,沉睡的石窟被唤醒,正式开门迎客。2万平方米的洞窟,2公里长的游览动线,天然形成的岩壁画和瀑布,这些沉睡的资源终于等来了被重新认识的机会。

石窟设计改造完成(图源:受访者)

新生

千年石窟的“文艺复兴”

开业至今,黄岩石窟就以“千年采石遗迹+当代艺术重生”的差异化定位成为当地新晋“网红”打卡地,吸引超35万人次的文化消费客群。

“差异化”也是黄岩石窟改造的核心关键词。台州及周边已有20多个采石场景区,但多以观光科普为主。丰子渊坦言:“如果再做同质化产品,石窟很难‘出圈’。作为新开发的景区,肯定实际上要呼应当前旅游需求的新变化。”

“我们想做的不是一个传统景区,而是一个有温度的艺术空间。”98年出生的运营负责人付寅这样描述他们的初衷,他所在的团队叫作“文益社”,从一开始就参与到了石窟项目的规划,主要负责业态引入和展览策划。

步入石窟,扑面而来的是与传统景区截然不同的艺术氛围。

1号窟作为最大的展示空间,是整个艺术综合体的“心脏”。这里既有AI光影展在岩壁上投射出的梦幻场景,也有废旧汽车零件装置艺术讲述的“变废为宝”创意故事。

2号石窟的天然剧场深处,20余场精彩纷呈的演出曾在此奏响动人旋律,穿瀑而入的观众可以在水道环绕的舞台上感受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连接1号与2号石窟的260米悠长廊道,则化身为一场以“石”为主题的沉浸式艺术展,30余位艺术家在岩壁间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

石窟中的展览(图源:受访者)

付寅也强调,团队在运营中一直坚持“高调性”原则,精选行业头部品牌合作,保持展览和演出的专业水准,严格控制商业业态比例。“我们希望将这里打造成‘泛艺术中心’这样的城市客厅,吸引更多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前来交流。”

在这里,传统采石文化与现代艺术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白皮书乐队的岩洞Live演出回响在千年石壁间,当代艺术展《石stone》用全新视角诠释石材魅力,洞穴咖啡的醇香则让艺术体验更加立体。

演出现场(图源:受访者)

“现在经常能看到游客拉着行李箱来参观,不少人一下高铁就直奔石窟。”陈剑笑着说,游客中心已经成为外地游客的“第一站”。“这里也成了我们城市的新名片之一,通过石窟,更多人了解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我们也非常骄傲。”

长红

“网红”景点的可持续新生

当晨光透过岩缝洒落在水帘剧场,当游客的指尖轻触石壁上的艺术投影,这座沉睡的工业遗产正经历着从“生产场域”到“文旅景点”再到“文化课堂”的三重蜕变。

“以景为媒,以文化人”,在台州黄岩的千年石窟中,这句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正被赋予全新内涵。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社会所经济师章静波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像黄岩石窟这样运用人文景观理念改造的文旅项目在浙江并不鲜见,缙云石宕、红糖工坊、平田农耕馆等文旅改造项目均形成了‘文化传承+遗产活化+协同共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石窟中新增的游船活动(图源:受访者)

“石窟作为工业遗址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了当地传统生产方式的历史印记。”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叶顺表示,在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创新性地运用沉浸式技术,通过精心规划的体验设计、物理空间改造和文化挖掘,为游客打造了差异化的互动体验。“这种强调参与性的沉浸式设计,也让游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针对文旅行业普遍存在的“网红易红,长红难求”现象,叶顺表示,可以充分发挥虚拟体验的可更新优势,每月更新互动内容,每季推出新展览,保持游客的持续吸引力;其次,借鉴主题乐园的运营经验,重点开发面向儿童群体的趣味体验项目,有效提升家庭客群的复游率;最后,他强调:“构建完善的度假配套体系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更能显著提升整体消费水平。”

石窟中的灯具用品店(图源:品牌官方社交媒体)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档案里的山东抗战|多次粉碎日伪...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7日讯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在沂水县王庄成立。为更好地统一作战,...
阿西里西大草原波浪路:13公里... 八月的阿西里西大草原,凉意裹挟着草香扑面而来。8月11日清晨10点,海拔2300米的草原上,那条被网...
儋洋“欢乐不落幕派对”启幕,文... 8月15日晚,2025年(第二十六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欢乐不落幕派对”在儋州海花岛启幕。这场以...
湟中区 盘道花田惠民演出让文旅... 8月16日,湟中区共和镇盘道花田景区举办了以“文化润心,筑梦未来”为主题的惠民演出。此次演出旨在进一...
四川参团5日游预算多少,驴友亲... 作为一名热爱旅行的驴友,我一直对四川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向往。巍峨的峨眉山、神秘的九寨沟、诱人的川菜...
有人在景区挖“玛瑙和黄金” ,... 据内蒙古乌兰察布融媒体消息,近期,网传视频显示有人携带铲子在乌兰哈达火山群区域挖掘,声称发现“玛瑙和...
四川跟团游6日游行程及报价,驴... 四川,这片位于中国西南的神奇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仙境。这里山川壮丽、风景如画,既有雄浑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