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消息,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终裁结果,其决定针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最高达35.3%的关税,征税时长为5年。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宣称,中方并不认同且不接受这一裁决结果,并且已经就此事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这一关税举措致使欧盟内部出现分裂的情况。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警告,欧盟的此项决定不但会增加与中国产生贸易冲突的风险,而且将使消费者面临汽车价格上涨的局面,欧洲电动汽车的发展以及气候目标的实现在“极为关键的阶段”或许会被延缓。
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已经对欧盟的相关利益产生了影响。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匈牙利、德国和西班牙始终支持中国的提议。在欧盟通过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案之后,德国大众汽车董事会主席的态度颇为激进,他表示“欧盟应该考虑调整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计划,允许中国企业对欧洲进行投资”。他这么说其实是有依据的。要知道,德国诸多相关汽车产业都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一旦欧盟对中国加征关税,首先受到损害的就是德国在中国的工厂。也正因如此,这位董事会主席才会指出“中国的反制措施极有可能损害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利益”。
欧盟重点调查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这三家中国企业,它们分别面临17.0%、18.8%、35.3%的税率。其他配合欧盟反补贴调查的中国企业,将被征收20.7%的税率,而未积极配合调查的中国企业适用税率为35.3%。特斯拉是唯一的例外,原本处于20.7%税率档的它在向欧盟委员会申请单独审核后,成功得到了7.8%税率的特殊待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各税率都要叠加欧盟现行的、针对所有进口电动汽车的10%关税税率。同时,欧盟方面强调,中欧双方仍会继续探寻具有替代性的、符合世贸组织框架的解决方案。
欧盟的这一举措备受广泛关注。欧盟宣称此举旨在维护公平的市场惯例以及欧洲的工业基础,然而事实上,该决定或许会给中欧贸易关系带来负面影响。就目前状况而言,欧盟内部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德国、匈牙利、西班牙等国均已表明不支持欧盟的相关举措。德国总理朔尔茨明确对欧盟向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提出批评,他指出欧盟内部有17个国家不支持该政策,并且与他交流过的所有汽车生产商主管也都反对这一政策。
我们之前有一个计划在德国投资的电池项目被搁置了。这一搁置导致德方损失达300亿元。那些原本等待这笔投资款的德国企业,如今只能被迫暂停新业务,甚至开始进行裁员。另外,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明确表态反对加税政策。该协会指出,这种加税政策是对自由贸易的破坏,最终承受后果的将会是本地的消费者。而且,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还向政府喊话,希望朔尔茨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据知情人士透露,东风汽车集团已经放弃了在意大利生产汽车的计划。东风向意大利官员表示,罗马对欧盟关税的支持是促使其改变计划的因素。而从中国方面来看,也存在担忧的情况,由于欧洲电动汽车转型进展不顺,并且市场对中国汽车的需求不高,可能会引发产能过剩的问题。今年7月,意大利工业部长阿道夫·乌尔索到中国访问,他与包括东风汽车代表团成员在内的众多高管进行了会面,目的在于争取东风汽车到意大利投资。知情人士称,阿道夫·乌尔索的此次中国之行,是为了在梅洛尼访华期间,能够促使东风汽车与意大利达成合作协议,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被北京方面制止。
自今年起,意大利政府便持续积极与比亚迪、奇瑞、长城等中国车企进行接触,意图吸引这些企业赴意大利建厂投资。意大利工业部长率先来华铺垫相关事宜,随后总理梅洛尼也来到中国,二者目的均为加强意中在汽车领域的合作。不过,这些努力最终都化为泡影,中国车企对意大利市场的兴趣渐趋冷淡,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意大利政府对华政策缺乏稳定性。梅洛尼政府上台后,在对华政策方面追随美西方的步伐,像退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无疑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中欧之间的关税谈判已历经多轮,然而至今仍未达成共识。欧盟终裁日期日益逼近,中方已到了不能继续等待的时刻,于是果断地向本国汽车制造商提出暂停在欧盟的扩张计划。在此情况下,东风汽车暂停了其在意大利的汽车生产计划,长安汽车也取消了在米兰的欧洲发布会。这两项决定给意大利带来的冲击相当巨大,梅洛尼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决定,或许她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决定会如此之快就对意大利产生反噬作用。
中欧电动汽车关税博弈极为复杂,其涉及经济利益、产业竞争以及地缘政治等诸多层面。意大利的相关举动堪称“神操作”,这一操作让这场博弈更具戏剧性,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不论未来哪个国家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中国都绝不会有丝毫纵容,中国的反制力度必定会超出他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