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消息称,随着美国总统大选日益临近,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胜选的可能性不断增大,而其激进的关税政策必然会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冲击。最新的一项分析表明,在美国国内,受特朗普关税政策打击最为严重的地区为共和党票仓稳固之地,以及那些可能左右选举结果的摇摆州。特朗普之前曾多次宣称,若赢得大选,将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 - 20%的关税。美国税收政策中心的一份新报告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对印第安纳州、肯塔基州、田纳西州和密西西比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造成最为严重的冲击,而这些州均为红州,即共和党占优势的州。
随着大选临近,在这最后一个月里特朗普胜选概率不断攀升,美国农作物领域的一些行业协会如今再次担忧起来。倘若特朗普按照其竞选承诺对中国征收新的高额关税,从而引发贸易战的话,最终可能会使美国农民再次遭受数十亿美元的巨大损失。美国农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巴西的农民则会坐收渔利。众多美国业内人士目前已经开始担忧,这些潜在的新关税可能会招致中国的反制措施,要知道中国可是美国农业领域最大的贸易伙伴。
以印第安纳州来说,该州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原材料。关税政策一经实施,便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削弱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肯塔基州的汽车产业也陷入了类似的困局,由于设置了关税壁垒,该州汽车出口受到阻碍,经济增长的速度也放缓了。对于共和党而言,关税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够满足部分选民保护本土产业、争取就业岗位的需求,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一政策可能会损害美国经济的整体利益,最终对那些依赖全球贸易的州造成伤害。
财联社消息,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哈里斯近日宣称,若其共和党竞选对手特朗普在大选日当天过早宣称获胜,她的团队已做好应对准备。哈里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要是他(特朗普)真这么做了,很遗憾,我们已做好准备。要是我们发觉他实际上是在操控媒体,并且企图操纵美国民众的共识……我们就准备作出回应。”回顾2020年大选,特朗普于选举之夜便迅速宣称获胜,当时选票尚未清点完毕。而总统拜登是在选举日数日后才被正式宣布获胜的。
当下的民意调查显示,哈里斯目前的民意支持率与特朗普已接近持平状态,哈里斯尚未超越特朗普。从美国各州的民意调查情况来看,特朗普的支持率优势大幅下降,这很可能让哈里斯看到了机会。如今在哈里斯与特朗普的博弈过程中,哈里斯频繁表现出倾向中国的态度。特朗普针对中国市场的手段相当强硬,在上一任期期间,他对中国的态度就不友好,不断对我国加征关税的行为也一再削弱中国整体的贸易经济。特朗普在制裁中国时并未考虑自身的情况,可谓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现今的美国,在两党激烈争斗的背后,存在着贫富分化的问题,同时精英与底层、顶层与底层之间的分裂状况也愈发显著。各界名人纷纷公开表明立场、拉取选票,甚至隔空展开唇枪舌战,这便是明显的例证。选举局势呈现胶着状态,这表明双方阵营都在认真对待,都在全力以赴,谁也不愿落败。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按照这样的发展态势,双方是否能够接受竞选失败的结果呢?这其中存在着失控的风险。在大选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党内人士还是党外人士,无论是国内民众还是国外势力,各方人员都成了这场大选年度大戏中的群演。
距离美国大选仅余最后五天,特朗普与哈里斯之间的竞争依旧处于胶着状态,鹿死谁手难以判定。近期,哈里斯的处境似乎开始变得不利,其支持率呈逐渐下滑态势,民主党方面给予的支持也显得有些疲软,拜登更是两次被卷入言论失当的风波之中。特朗普的发展势头则日益强劲,按照预测网站Polymarket的分析结果,他的胜率已经超过61%,远远高于哈里斯的38.6%,这使得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特朗普是否能够赢得此次美国大选呢?就当前的形势而言,答案还不明朗。虽然哈里斯的支持率有所降低,但是与特朗普相比,二者之间的差距仍然极小,尚处于误差范围之内。所以,不管最终是哪一方胜出,都不会让人觉得意外。
在特朗普的强劲攻势面前,民主党貌似陷入了一定的困局。拜登团队企图借强调“民主危机”来汇集选票,不过这一策略的成效仍需拭目以待。尤其在经济、移民等具体的民生事务方面,民主党的政策成果并未得到选民的广泛认同。大选步入最后冲刺时期,美国政坛的竞争局势越发紧张激烈。而“中国因素”在这场选战里所起的作用,更是增加了这场选举的战略纵深。最终的结果将由美国选民来判定,然而这场选战的影响力必定会超出美国的范围,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
哈里斯团队打算激起公众对选举公平性的广泛关切。部分人士担忧特朗普会再度运用类似手段对选举结果提出质疑,进而影响选举的合法性。在此期间,特朗普正在宾夕法尼亚州举办竞选集会,持续抨击拜登 - 哈里斯政府的表现。媒体已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这彰显出两党之间的紧张态势。除政治方面的反应之外,金融市场和社会各阶层也开始流露出担忧情绪。投资者忧虑哈里斯或者特朗普若提前宣告胜选,可能会引发股市波动以及国际政治方面的影响。尤其是中美关系等国际事务,或许会由于未来政策的变动而受到影响。